第一章 養護孩子的首要任務是讓脊骨之樹長青(1 / 3)

第一章 養護孩子的首要任務是讓脊骨之樹長青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樹,那麼脊柱就是決定這棵樹是否長青的樹幹。在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是它一直默默地守護著孩子,做著身體健康樞紐的工作。因此,想要孩子健康,千萬不要因脊骨的沉默而忽視它的存在。

全國數千萬孩子掙紮在脊椎病的苦痛中

如果讓各位爸爸媽媽猜:“目前嚴重威脅孩子健康與成長的疾患是什麼?”相信很少有人能會猜脊椎病,然而這卻是事實。前不久,北京凱諾脊椎健康研究中心院長趙湧先生,在接受39健康網的專訪時指出:我們和國外發達國家對脊椎健康觀念的差距至少在60年以上;我們對脊椎健康忽視最嚴重的後果就是使我們的孩子將來充滿痛苦。

全國有5300.8萬青少年遭受脊椎疾病的困擾

據中國兒童活動中心的統計數據與國家統計局2006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國已有5300.8萬青少年患有包括脊椎側彎在內各種脊椎疾病!

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相信會令無數父母瞠目結舌。在很多人的觀念中,“脊椎病”對兒童來說是那麼的陌生,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頸、肩、腰、腿痛竟然能與兒童幼稚的脊椎聯係起來。其實,很多脊椎病在兒童時期就已存在。我們常聽到大人在誇獎孩子跳舞或運動時會說:“瞧,這孩子柔韌性多好啊!”沒錯,柔韌性是正在發育著的孩子身體的一大特點,不過,也正是這種柔韌使孩子在脊柱出現問題時往往會暫時沒什麼感覺,造成潛在的病情不被覺察。但是,當孩子成長到十五歲左右,這種病就開始逐漸顯現症狀;待到孩子二十五歲以後,脊椎病便成為長期困擾他們生活的絆腳石,也可能成為其升學(尤其是軍校)和工作的終身遺憾。

是誰在忽視孩子的脊骨健康

由於認識不足,很多父母常把孩子的某些病征歸入其他方麵,而忽略了脊椎問題產生的影響,如脊椎側彎、駝背、發育不良(身高偏低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差,甚至哮喘等許多症狀。其實,這些往往是由於孩子脊椎形態或排列的異常才造成感覺上的不舒服,進而產生不良坐姿和站姿,即使完全沒有任何不正常的發現,但在X線片的觀察中確實能看到病變的情況。

更令我們擔憂的是:這些脊椎不健康的孩子由於症狀不明顯或者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而延誤治療,在他們成年後極有可能產生嚴重的脊椎疾病而遭受更大的痛苦。所以,當我們這些父輩們正在為脊椎疾病以及脊椎問題引起的相關疾病痛苦不堪時,為了避免下一代也像我們一樣苦痛,我們更應該關注一下他們的脊椎健康。很多人喜歡把養育孩子比作建一座大廈,如此說來,我們的工作就相當於打地基,隻有從小就把孩子的健康地基打好了,孩子的生命大廈才能不畏風雨,一生挺立。那麼,真正關愛孩子的父母們,就從現在開始重視他們的脊椎健康吧!

影響孩子一生命運的“元凶”——脊柱畸形

孩子高考時必須要參加體檢,其中有一項就是專門檢查脊柱的,看看孩子有沒有畸形等問題。對此,很多家長不屑地說:“這有什麼好檢查的,孩子不是長得好好的嗎?”其實,這些人有所不知,就是這個大家不在乎又很少留意的脊柱,一旦發生畸形,將使孩子的生命就此沉淪……

腰痛、脊椎病是成年人的專利?

一直以來,人們都誤以為“小孩子沒腰沒背,不會腰痛,腰痛是大人才有的病”。但有資料顯示,一種叫做強直性脊柱炎的疾病也可引起腰痛,甚至還能引起脊柱畸形,從而使人轉身、彎腰、低頭都很困難,狀態就像機器人一樣。令人吃驚的是,我國目前這類患者多達400萬以上,而青少年竟占據其中90% 以上!換而言之,我們無微不至關懷的孩子們,卻成了強直性脊柱炎發病對象的主力軍。

同時,被譽為“全球十大頑症”之一的頸椎病,大家一向都認為它隻青睞於中老年人,不會跟孩子扯上關係。但近年來很多研究均表明,頸椎病的低齡化趨勢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有統計顯示,青少年頸椎病患者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目前的12%以上,且有87%的孩子還伴有腦血管痙攣。我們常說“疾病是惡魔”,這話一點也不假。頸椎病往往使孩子感到頸肩酸痛、有牽扯感,時不時地頭痛眩暈、上肢發麻,常常還出現睡眠不寧、上課瞌睡、呃逆頻發、食欲減退等症狀,甚至會聽到局部有“摩擦音”。此外,其中有的孩子還因此出現了假性近視,給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O形腿、X形腿和雞胸

大家都不陌生小兒佝僂病,這是一種由於鈣、維生素D不足所致的慢性營養缺乏病。由於發病緩慢,所以不容易被我們發現。不過,一旦症狀明顯,孩子的抵抗力就會大大下降,不僅會產生“O”形腿、“X”形腿及雞胸等後遺症,還容易並發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而危及生命。這種病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發病率最高,為我國重點防治的四大嬰幼兒疾病之一。據報道,佝僂病在全國範圍內,發病率平均為20%~30%,部分地區可高達60%以上;其中,3歲以內的嬰幼兒患病率最高,平均發病率為53%以上;僅1歲以下嬰幼兒中,在南方發生的發病率為20~30%,在北方的發病率高達20%~45%。如果把嬰幼兒比做剛剛破土而生的嫩芽,那麼,佝僂病可謂是專食植物嫩芽的大害蟲了。孩子小“防禦”能力低,但我們做家長的,可就有責任,也有必要做好“防害”、“除害”工作了。

脊椎病——“不死的癌症”

北京中醫藥大學統計顯示,80%出現頭痛、腰痛、背痛及手腳麻木的成年人,實際是源於兒童時期的脊椎異常。很多人的脊椎在青少年時受傷,在20多歲開始定形,30多歲時病征有所出現,到了四五十歲時就變成了病痛,六七十歲便會非常嚴重。換而言之,兒童時期脊椎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人成年後是否會患脊椎及相關疾病。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常常稱脊椎病為“不死的癌症”。

同時,還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脊椎就像我們身體的衛士一樣,如果他不舒服、病了,不僅自己的“身體”會壞掉,而且會令眾多疾患“殺手”有機可乘,破壞我們的健康。而這些疾患“殺手”,足足可以讓人的壽命縮短1/3,相當於30年!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現在,也要考慮孩子的將來。為了讓孩子成年後不受脊椎及相關病痛的折磨,為了他們將來能夠健康長壽,我們必須關注並嗬護他們在兒童時期的脊骨健康。

養脊骨,從認識孩子的骨骼係統開始

人作為生物界的一員,身體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生命活動。不過,無論你是走路還是蹦跳,無論你是吃飯還是睡覺一切身體活動、整體的支持,全都依賴於我們體內的200多塊骨頭和300多個連接骨頭的關節的正常運作,他們共同組成了人體的骨骼係統。

骨骼就是人體內的盔甲戰士

這個強大的骨骼係統,像身著盔甲的戰士一樣,保護著我們的腦、內髒及體內器官,不僅使我們的身體可以儲存礦物質,還幫助我們的身體進行造血,可謂是我們身體的健康基礎。更微妙的是,盡管我們這位“戰士”是由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軟骨、硬骨和連接骨與骨的韌帶及關節部分組成,但複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其在減輕重量的同時也能夠保持堅硬,既有適應性,又有修複性,充滿著生命力。

精確來講,我們成人體內的這位“戰士”是由206塊骨頭構成,而小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體內的“小戰士”由高達213塊骨頭構成。也許你會好奇,甚至有些恐懼。其實,大可不必,那些“多餘”的骨塊會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而逐漸愈合,尤其是頭部的骨塊。在孩子最初的二十年左右,體內由骨塊構成的“小戰士”也會不斷地生長,待到孩子身體發育成熟後,這位“小戰士”也就不再生長了。

看孩子就要看到“骨子”裏

骨主要由骨膜、骨質和骨髓三部分構成。骨膜像外衣一樣覆蓋在骨的表麵,裏麵不僅有起營養骨質作用的血管和神經,而且有很多成骨細胞和能增生的骨層,它們可以讓骨頭受傷後神奇般地愈合、再生。骨質位於骨的內部,分為鬆質和密質兩種。顧名思義,鬆質當然是質地疏鬆,它像海綿一樣,在骨的內部承受一定的重量;密質自然就是質地致密,在鬆質的外部緊貼骨的表麵,耐壓性較大。骨髓位於骨腔內,裏麵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它像人體的血“工廠”一樣,為人體提供營養和新鮮的血液。平時,很多人認為成人的身體處處都比孩子強,其實,我們的骨髓卻遠不如孩子們。我們成人的骨髓是黃顏色的,而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的骨髓卻是紅色的,他們的紅骨髓具有良好的造血功能,而我們的黃骨髓卻不能。這主要是因為骨髓會隨著人的年齡增長,逐漸失去造血功能。

為什麼孩子骨骼折而不斷,老人卻易骨折

除了骨髓以外,孩子骨骼的化學組成也與我們的大有差別。所有骨的化學成分是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負責骨掌管骨的韌度;無機物主要是鈣質和磷質,負責掌管骨的硬度,兩者平衡組合時使我們的骨骼既堅韌又堅硬。不過,這些化學成分會隨人的年齡、生活條件、健康狀況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幼兒骨有機物相對多些,無機物相對少些,使其骨的柔韌度及可塑性比較高,遇暴力可能折而不斷,不過這樣也造就了孩子的骨骼比較容易變形。隨著人的不斷成長,到了老年,人體骨中的有機物就會相對少些,無機物相對多些,於是比較脆,這也是為什麼老年人容易骨折的原因。

脊柱就是孩子生命大樹常青之源

關於孩子骨骼這個龐大的係統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事實上,在這個強大的係統裏,脊柱的努力最功不可沒了。下麵,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孩子脊柱的神秘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