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山半山腰處的孤峰底部,一條勉強可供兩人並肩的蜿蜒小路,繞著孤峰外緣,一路延伸,環繞向上。而這條山間小道,就是通向小金山峰頂的必經之路。
受膨脹臨空的山體和不斷撥高的地勢所限,元軍根本無法發揮兵力優勢,軍中數量眾多的弓箭手也幾乎成了擺設。
沿著山道向上攀爬約三十丈的距離,繞至孤峰背後,一塊與山體緊緊楔合在一起的巨大岩石,橫亙在山道上,形成了一塊長約三丈,寬僅丈許的平坦岩台。
若是被元軍衝過這守島軍將們最後一道可以倚仗的天險,後方眾多的山間緩坡就足以供元軍展開優勢兵力。也就是說,守住這塊山間方寸險地,神武軍統製鞏漢林和麾下幸存的守島軍將們就還有一絲活路,一旦失守,等待他們就必然是全軍覆滅。
正因為如此,神武軍統製鞏漢林才會給這塊狹小到僅可供七八立於其上的岩台,起了個雖然直白卻極為貼切的名稱:“斷頭台”。守得住,斷的是敵人的頭,守不住,那自然就隻能斷自己的頭了。
自三天前孤峰下的前寨失守後,宋智勇、宋智能師兄弟兩人,就帶著不到百人的盤龍衛,主動將扼守斷頭台的重任攬在了肩上。
“斷頭台”這種地勢天險麵前,元軍縱然有再多的兵力也擺不出來,想要攻入峰頂全殲宋軍,隻能寄望於軍卒們的個人武勇了。
大元六皇子愛牙赤也為此特地宣告諸軍,攻上峰頂者官升三級,賜百金。
在金錢和權勢的誘惑下,每天都會有無數自恃悍勇之輩,在眼紅耳熱中,身負兵刃,沿著崎嶇的山道,不顧生死的朝“斷頭台”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隻是在宋智勇和近百名武技強橫,又占據著絕對地利優勢的盤龍衛麵前,他們的武勇連帶著自己的生命,在精鐵盤龍棍下被逐一敲的粉碎。
盤龍衛本就是從整個大宋最精銳的禁軍中擇優編練而來,又經過宋智勇年餘來的悉心操練提點,無論是個人戰力還是小範圍八九個人之間的戰陣配合,都可以輕鬆擠進當世最強悍步卒之列。
每當前一波攻山的元卒橫屍山間或是直接被打落山崖,後麵的元卒卻依然在貪婪和自恃中,想趁著盤龍衛力戰之後疲憊的間隙揀個大便宜。隻可惜,這小小的斷頭台方寸之地,每次隻能容七八人臨陣對敵,以盤龍衛近百人的兵力,已經足以輕鬆自若的輪換人手,始終保持著最強悍的戰鬥力。
三天下來,當元軍用過千條軍中悍卒的性命,終於證實了斷頭台天險的牢不可破之後,即便生於草原長於草原,向來以豪邁武勇著稱的六皇子愛牙赤依然心有不甘,可是卻也隻能無奈的接受了大宋的旗幟,依然在他數十萬大軍眼前,頑強聳立的事實。
以數千步卒在小金山半山腰紮營,將大宋殘兵困死在小金山峰頂之後,事實上已經完全占據南澳島的大元右路軍,也開始將整個右路軍大營,從閩地東山島南遷而來,六皇子愛牙赤的右路軍都元帥大帳,更是堂而皇之的設在了南澳縣城之內。
在峰頂的岩洞內與麾下兩位提轄陳剛和胡亮表明心跡,命陳剛和胡亮兩人正式向峰頂所的兄弟們說清現狀,由他們自己決定去留之後。神武軍統製鞏漢林,隻帶著身邊兩名親兵,來到“斷頭台”察看今天的戰況。
等到了“斷頭台”,鞏漢林發現今天上午竟然意外的安靜。除了七八個手持鐵棍靜坐在岩台上,時刻警惕的觀察著山下動靜的盤龍衛軍士之外,其餘的人都在盤龍衛副都統宋智能的帶領下,正悠閑的在“斷頭台”後方不遠處的一座岩洞內休息。
看到鞏漢林到來,宋智能笑著起身快步上前迎道:“鞏大人辛苦,今天上午元賊除了在半山腰處的警戒之外,竟是再無一人膽敢繼續攻山,想來是被咱們殺破膽了。”
既然暫無軍情,麵對著宋智能以軍中下級之禮相迎,鞏漢林可不敢托大:“這都是宋都統和盤龍衛的兄弟們的功勞啊,鞏某和神武、奉日軍幸存的弟兄們,對宋都統和盤龍衛兄弟們的身手可都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不愧是天子近衛,我大宋首屈一指的軍中精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