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閱讀之帆 啟思維之源

學科活動

作者:沈曉莉

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展閱讀麵除了課堂學習,課外閱讀是個不可少的學習方式。那麼,怎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呢?

一、提高教師素質,為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一個學生語文課內知識學得再好,沒有課外閱讀做基礎,那麼,他的語文能力的發展也是很有限的。

教師既要做書單開列者,更要做共同閱讀者。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們推薦、介紹優秀的文本,引導他們提高閱讀品位。在不同的年齡段,學生所關注的視角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與之相適應的書刊。光開列書單是不夠的,教師不能成為學生讀書過程中的局外人,而應該成為與他們誌趣相投的“書友”“書伴”。有書友相伴的讀書生活是其樂無窮的。

二、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課外閱讀方法

(1)瀏覽泛讀。要使學生形成快速獲取、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必須培養他們泛讀、速讀的習慣。如讀書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欄目、標題,在瀏覽中廣泛攝入信息,獲取粗略的印象,在此基礎上,選取自己需要詳細閱讀的材料。

(2)養成勤動筆、勤問的好習慣。首先教給學生如何在自己書上“圈、點、畫、勾”,通過範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情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指導學生如何把沒讀懂的詞句、段落等注上質疑符號,教給釋疑的方法,如查找工具書等,問家長、老師、同學等等。語文教學提倡以讀促寫,學生閱讀量大了,知識豐富了,寫作水平就會逐漸提高。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學生完成一定量的習作、日記等來促進閱讀。

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哪一種閱讀方法效果最好也因人而異,不必強求一致。對一般的文章,隻要粗略知道內容即可的,可選用瀏覽、略讀等方法;對篇幅較長的文章但又沒有時間全文閱讀的,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選擇地讀一些最精華的部分;而對一些名篇名著則需要用精讀的方法。

三、提高家長認識、取得其密切配合,共同營造良好讀書氛圍

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大多數是在家中進行的,家庭的環境、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因此,提高家長的認識,得到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就變得十分關鍵。教師要向家長介紹輔導孩子讀書的方法,轉變家長眼裏隻有分數的觀念,要讓家長明白:“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促使他們努力創設條件,鼓勵子女加強課外閱讀,共同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四、積極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

(1)利用“圖書角”交流閱讀書刊。我在教室裏設立了一個小小的“圖書角”,裏麵有師生從家裏帶來的各種類型的課外讀物。課餘時間,學生可以在“圖書角”找到自己喜歡的書,在教室閱讀。

(2)課前演講。課前利用幾分鍾演講,事先可以確立一個主題,要求學生帶著主題去查閱資料,廣泛閱讀,每節課前可以讓2~3個學生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閱讀經驗,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學生,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利用讀書報告會交流閱讀體會。每兩周抽出一節語文課為讀書報告會時間,讓學生交流兩周來各自閱讀過的課外書,從主要內容、寫作特點、讀後感受等方麵談自己的體會,或者向大家推薦自己喜愛的課外書。為了使全班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活動流程大致為:先小組活動,然後全班交流,每個小組推薦一人在全班發言。這樣不僅為學生創設了展現自我的舞台,激發了他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傾聽能力,使他們在展示中增,長見識。

(4)利用“黑板報”“學習園地”介紹名作家、名作品及讀書方法。在“黑板報”和“學習園地”裏學生們又剪又貼、又寫又畫,分專題介紹名作家、名作品,交流自己的習作和好的學習方法、讀書經驗。

(5)手抄報比賽。自編手抄報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項活動,每學期舉行一次主題手抄報比賽,學生們圍繞主題,廣泛閱讀,認真篩選材料,精心設計版麵,工整書寫文字,學生的創新能力令人驚歎。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