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愛是暴力嗎
智慧
作者:柏燕誼
“愛”和“暴力”怎麼能扯到一起呢?愛是多麼溫馨又溫暖的詞啊,對孩子我們當然隻有愛!至於暴力,拜托,那真的和我以及我的孩子無關!
可是,你知道嗎?當你愛得不恰當時,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甚至暴力。這種不恰當的愛會轉化成負能量寄存在孩子體內,傷害著他,而且這種傷害還可能很長久。
《愛暴力》一書的作者柏燕誼老師,給我們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3個真實案例。看看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愛”著孩子。
對孩子錯誤的不當歸因,讓孩子不懂反思,這就是愛暴力中的一種。
天天是個像洋娃娃一樣的小女孩,大眼睛、卷頭發,說話奶聲奶氣的。一次,她在地板上玩玩具,自己不小心被板凳絆倒了。媽媽看到後,驚恐地跑過來邊打小板凳邊對天天說:“都怪小板凳把我家天天絆倒了,媽媽打它替你出氣。”天天開始睜大眼睛看著凳子和生氣的媽媽,禁不住“哇”一聲大哭起來。
真相
孩子在想:其實我真的並不太痛,但是媽媽你那麼大聲地說話和氣憤的樣子把我嚇壞了!
這位媽媽的“愛”,讓孩子不能正確地審視自己,遇到事情不從自身找原因,一味地怨天尤人。等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也許會由於上次沒有正確地總結經驗教訓,依然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長此以往,還會變得容易推卸責任,嬌氣跋扈。
應該怎麼做
1.媽媽應該先看看孩子有沒有實質上的傷,然後抱抱孩子,告訴她:“我知道你一定被嚇到了,是不是?痛不痛?媽媽陪你一起痛一會兒吧!”孩子得到了同情,會減少哭鬧。
2.如果孩子哭鬧不止,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辦法,比如換個遊戲,或者吃點水果。
3.有心的媽媽還可以拿起小板凳和孩子說:“天天,我們來看看小板凳是不是也摔疼啦,我們來安慰它一下吧!”5歲前的孩子經常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這樣做正好可以讓孩子學會移情: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看問題。
思考
1.遇到這樣的事情,一方麵要讓孩子知道提高安全意識就可以避免傷害,同時讓她了解到這是生活的常態,不要隻關注自己,也許這才是一種真正的愛。
2.即刻滿足,看起來是濃濃的愛,但其實它不僅難以讓孩子走向成功,還會使孩子越發喪失快樂的感受。這是不是有點像剝奪了孩子幸福感的暴力呢?
小寶2歲半了,已經有了自我意識,開始知道要自己喜歡的東西了,有一次在商場看到自己喜歡的飛機玩具就要買,爸爸說家裏的飛機模型太多了,不同意買。結果,小寶就開始哭鬧,甚至滿地打滾耍賴,麵對此情景,爸爸隻能說:“好吧好吧,也不貴,那就買吧!”事情以即刻滿足告終。
真相
孩子在說:老爸,其實我隻是在試探你!現在我發現了,原來哭鬧就可以滿足我的任何要求,這招真好用啊!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種即刻滿足無疑是劑“毒藥”。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關乎孩子的人生觀和幸福感。如果孩子總能輕而易舉地得到,就不會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會覺得一切滿足都是應該的。長此以往,他會漸漸失去延遲滿足的能力,變得焦躁、虛榮,不認同努力和等待,沒有毅力和信念,當然也不會去尊重和他意見、觀點相左的人。
應該怎麼做
1.爸爸可以和孩子商量:“今天肯定不買!不過爸爸答應你,如果你最近表現好,等過生日(或最近的節日)的時候,爸爸就買來給你當禮物。”這樣的做法,既沒有完全拒絕孩子,還給了孩子得到想要的東西需努力的方向。孩子也會對等待來的這份禮物特別珍惜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