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的樣式就著舊圍牆的風格,做了一定的變形,陳谘選擇的是半人高的小白色連廊柱圍牆。
當然著力最多的還是房子裏麵的樓梯,廊柱、窗簷等。
同樣是恢複的同樣材質。
隻是有曆史的老紅木卻找不著,用的是市場上直接購買的老紅木。
目前的東南亞和印度的紅木還沒像21世紀後那麼珍貴,華國的紅木熱還沒起來。
為了怕未來需要,陳谘幹脆囤積了上百方的紅木,紫檀也囤積了近二十方。
這些新的老紅木補充上去,多少有點差異,即使表麵經過了處理,初看起來風格一致。
裝修卻和以前不一樣,陳谘喜歡北歐的極簡風格和帶點中式的舒適。
所以看起來不像以前那樣的純粹法國華麗風。
一樓的地板是米黃的亮鏡樣瓷磚,看起來很是明亮堂皇,主要是一樓本身的光線就有天然的限製,以此造成補光的錯覺。
二樓三樓卻是椴樹地板,陳谘很喜歡原木的氣味、顏色和紋路。
看起來清爽而明快,和陳谘目前年輕的年紀相合。
設計師姓丁,三十幾歲的黃金年紀,聽說還是留學著名設計學院回國的高才生。
陳谘表示很滿意,提出部分小意見後,算是愉快的驗收。
裝修全都是環保材料,陳谘特別的叮囑過,不過這年代沒有後來那麼多的化學複合材料,多是些原材,這些東西其實比後來好找。
所以陳谘打算今晚就住在這個自己的新家裏了。
裝修款和設計款就上了幾十萬,和買這房子都差不了多少了,不過陳谘還是覺得值。
特別是恢複了舊觀後,這別墅的占地上了接近1200平,整個占地麵積就戰了這個小山窩子的至少三分之一。
順便看了看丁設計師給老家家裏的裝修設計圖紙,看起來還算滿意。
主要是農家小別墅本身就沒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這設計圖也是附帶陳谘這個別墅業務的要求,當然丁設計師還是負責的專門去了陳谘的老家那看過了才設計的。
把丁設計師和秦戈兩個很喜歡自己別墅的家夥送走後,陳谘再次在自己的家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轉了個遍,仔細琢磨體會,越看越是喜歡。
就著這情緒,抄起電話給家裏掛了回去。
“老爸,家裏的房子建好了沒?”陳谘有點心虛。
這段時間由於去了日本,回來又去了雲陽,都是高強度的工作,也就有差不多個把月沒給家裏電話了。
“你這臭小子,總算知道打個電話了。”
“房子現在已經建好了,你上次不是找個那個丁設計師來看過了嗎?有設計圖紙了沒有?”陳知遠的心思現在都在自己房子上,也沒對幺兒過多的責怪。
話說一代人也就能夠建一次房子,老家的人都把這代表自己這代的成就和任務,以期過世後好向曆代祖宗交代。
陳知遠自然也不例外,就他們這代人來說,建個房子不但是實際需要,還有一種傳承中的儀式感在裏麵,很是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