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藝難題(2 / 2)

“陳總,目前的這條生產線足夠應付每月5萬台發動機的生產,至於整車組裝生產線,目前都在采購國內的設備,我設計的是半自動化的,預計可能需要20天左右。“

“所以前期的話隻能夠使用原來的全手工的生產線了!”謝宜華站在現在空蕩蕩的一號巨大車間門口,對陳谘說道。

“趕得上工期就行,就目前發動機的研發情況,我估計就是一月後我們能夠小批量生產就不錯了,到時候手工生產就足夠應付了。”

看完預備大車間,四人整個工廠都看了一遍,胡可虎還一路和很多職工聊了聊天,發覺所有的職工除了對合資公司的各種嚴格工作要求不熟悉導致的忐忑外,更多的是對比以前高了快半倍工資的興奮。

……

“嗯!間隙在0.08mm左右,這個已經達標了,果然不虧是大工!”張遠航教授高興的舉起大拇指對著大家讚揚道。

一班人中,六級以下的技工都喜笑顏開,但是七個七八級工卻不動聲色,這樣的話他們聽到的多了。

不過邵在田可是專門做材料的,卻沒有感覺這麼樂觀,反而直接對著八級工田有才問道:“田老,如果大規模生產能夠達到這樣的精度嗎?”

田有才不加思索的道:“不可能的,這小批量的都是我們幾個老兄第手把手的弄出來的,也是六七級車工掌手的,大批量的生產現在即使有了日本這批好設備,能夠到0.11-0.13就不錯了!”

這話讓氣氛一頓,陳谘張、邵兩位教授明顯的露出大失所望的形色。

這批技工卻沒覺得多大的事,木工師傅陳秀天不大懂這道道,疑惑的道:“我們原來生產長江750摩托車,那間隙不是0.15都多嗎?這次提高了這麼多還不行?“

張遠航道:”確實是不行,長江750的動力多大啊!那是上了24-32p的大馬力發動機了,它的缸體巨大還沒事,現在這90cc的才5.5p動力左右,它的缸體這麼小,大家想象一下,如果間隙大了,氣都漏了啊!動力就軟了!“

這話說的簡單的,所有人都明白了,原來發動機越小,反而對這些加工精度的要求更加高些。

因為排量越小,相對來說每點動力都相對的珍貴。

很簡單的例子30p的動力你損失十分之一還有27p,如果5.5p馬力的損失十分之那就隻有不足5馬力了。

陳谘心下歎了口氣,不由皺眉直接道:“各位前輩,現在有改進的途徑嗎?”

這群老技工都看向田有才,作為八級鉗工,他們是金屬加工老油條,也最是有發言權。

他沒多做思考道:“昨晚我就和張教授和邵教授交流過,省城研究所那邊提出來的解決途徑是可行的,武城第二鑄造廠那邊的技術,我們都知道,他們對型砂和工藝的改進都對初步產品的精度有良好的把控。”

“其次就是材料選擇。”

“另外,就是我們廠子裏的小夥子們的技術還有改進的餘地,這批日本的新設備比我們以前的好多了!“

“這樣多管齊下,以後應該能夠達到0.08mm甚至更高的精度……”

PS:陳秀天由書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