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治中把情況一說,開口就求救,他的要求倒是可以理解,陳谘也不吝嗇個二三十萬就可以解決職工們的燃眉之急。
但陳谘也沒有這麼白,和宋君商量後,提出了條件,那就是讓所有職工都先掛到勞動派遣公司,如果願意簽這個字,就先發一個月工資。
而且這工資不是由東方摩托公司支付,而是支付給當地政府,因為這本身就是政府的問題,以免未來公司攪和進去不好處理。(軍轉民劃歸政府管理)
相當於借給政府支付的前期遣散費。
這麼大個廠,又閑了這麼久了,難免就有人懶散了,東方摩托公司自然是需要通過考核再接納自己覺得合適的員工,從開始就透露出合資企業的競爭風格,讓大鍋飯的國有員工們有個先期的警醒。
有了姚治中的急性,導致了東風摩托車公司重組長江動力機械廠的步子立馬步入了如火如荼。
這個會議一直開到晚上十點,理出了初步的完整計劃才算玩。
翌日,宋君和姚治中就再次趕往雲陽,同時同去的還有謝宜華和摩托車生產線。
謝宜華本身就是研究汽車身產線的,這條摩托車生產線購買的時候多有參考他的意見。
這段時間又考察了國內的設備情況,已經完成了高低搭配。
李坤這次獲得授權帶領啟源的團隊和江南機器廠談判。
江南機器廠就是陳谘這次初步定的轎車項目的合作方。
眾所周知,華國對轎車項目的控製力度之大,那是真嚴格的沒法想象,沒有中央點頭,地方不要妄想上馬轎車。
目前到未來好長一段時間都是維持三大三小的局勢不變(三大三小是一汽、二汽、上汽,三小是首汽、津汽、廣汽),但是在這個範圍之內還有一家公司由於地位特殊,獲得這個突破口。
這就是軍方的兵器總公司,由於軍內長期軍費不足,在那特殊的年代,國家給軍方開出了可以經商的這樣的條件,以期軍方能夠自己解決一部分經費。
兵器總公司於是就看上了四個輪子的這個好生意。
當然也不獨獨是他,就是整個軍方都眼冒綠光的看上了,90年代初全國有不下上萬家做機動車、摩托車、汽車或者配件生意的公司。
百分之85%的公司都是軍方幹起來的,隻不過成功的卻寥寥無幾。
於是它獲得了日本鈴木的奧拓的生產技術,先是打算就放在長安車廠生產,後來由於係統中各個單位都困難,就一分為四。
當然為了四家公司的轎車名錄,兵器總公司少不了撒潑打滾要到了價值萬金的四張轎車目錄。
於是原來的三大三小裏麵,就多了四小這樣軍方開掛的超生胎兒。
他們就是長安奧拓、江南奧拓、江北奧拓、秦川奧拓,本來兵器總公司想的很好,由於當時交通不便,以為把四家公司安排在四個角,再讓長安奧拓幫忙供應覆蓋件,直接就讓奧拓覆蓋了全國,肯定是鈔票嘩嘩的來吧!
可惜天不從人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