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看透曆史的迷霧(2 / 2)

後世的1997年、2001年、2008年、2012年、2017年,華國都和美國都爆發了劇烈的貿易戰衝突。

每次都是雙方交鋒好幾個會合才妥協或者幹脆懸而未決。

事實上陳谘不知道的是,1993年的1月至4月份,美國不僅僅在和日本貿易戰正酣,還在和歐洲大打貿易戰到了高潮。

歐共體在1993年1月出台了關於政府采購商品的法令,要求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在將進行政府采購時禁止采購歐共體生產部件不足50%的產品。

同時要求在歐共體廠商生產的產品價格不高於外來商品3%的前提下,優先采購歐共體自身生產的產品。

針對這項規定,美國政府對歐共體實行政府采購領域的貿易製裁,禁止美國政府采購歐共體生產的產品及提供的服務。

而美國的崛起事實上一直就伴隨著兩個戰場的力量和手段,一個就是直接的軍事戰場,一個就是貿易戰場。

特別是貿易戰,此點才是真正美國崛起的關鍵,包括金本位製度、布雷森頓體係、石油美元、甚至星球大戰等等的計劃,無不都是以貿易戰的方式輸出。

所以憤青們多談美國的軍事力量,而真正的精英們首先談論的是美國的經濟力量。

陳谘畢竟具有全局思維的時候已經是2010年前後了,對這年代的事情並沒有更多的記憶,因為這樣的宏觀事件,目前也就幾個大國的領導或許才看的清楚。

所以他目前隻是按照自己的後來的高管經驗和智慧以及多幾十年的知識來推測的。

那麼這次衝突到底能夠給自己這邊或者盟友這邊帶來什麼呢?

首先當然是考慮半導體產業鏈的采購成本和汽車產業鏈關鍵設備和技術的采購機會和成本。

華爾街這次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通過拉高日本資本市場,讓日本民眾看到資本市場的複蘇,讓房產崩潰、百業凋零的市場環境下,吸引他們把資金投往資本市場,因為這裏才有錢賺和增值保值僅有的財富。

再經過資本戰,來快速抽幹日本民眾的資金,導致購買力的萎縮,進而打擊日本整個社會的購買力,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的停頓和倒退。

策略不可謂不高明,看透了這點,陳谘感覺自己有種深處曆史,經曆曆史,看透時空迷霧的曆史使命感。

原來日本失落的二十年,事實上根源在這裏,當然事實上美國的這樣的策略先期布局已經進行了十來年了,隻是在90年之前雙方天平隻是往美國傾,並沒有決定性的勝利而已。

直到蘇聯的倒下,美國拔劍四顧再無敵手的情況下,才再次在經濟上傾力瞄準了日本。

應該才有這次布局絕殺日本的計劃,所謂打蛇不死,反遭其害,美國應該深懂這個道理,所以這次日本絕對在劫難逃。

因為從後來的曆史發展來看,已經驗證了這次的結果。

這個結果被陳谘一劃拉出來,頓時讓他一身顫栗冰冷,這不是陰謀論,而是實實在在的正在經曆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