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金融是戰爭,但對手不一定是人(2 / 2)

陳谘卻對他的說法部分同意,彭港督的’自信化‘當然是一個美化詞語,事實上彭港督秉承英帝國的意誌,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給大陸添釘子、下畔子。

後來港城那麼多糟心的占中、獨立啥的都和這家夥這時候的施政和延續有直接的關係。

’自信化‘不如說是英國政府的’抗議化‘和’攪屎棍化‘。

上半年會有一個高點顯然是判斷非常的精準,恒指確實在五月底抵達新高點,後麵的半年沒判斷對也情有可原,港城經濟和金融市場在港城和北方劇烈鬥爭的同時攀上新高,確實出乎絕大部分人的意外,隻能說是這時候的港城經濟應該是正在風口上。

借用雷布斯的話來說,就是豬都被吹起來了。

陳谘對雷曼的宏觀經濟分析師佩服的同時,頓時想起一件事情,十四屆二中全會應該是在3月初舉行吧!

會不會這個會議會對恒指產生影響呢?

要知道30個交易日到期,剛剛好在3月中旬左右呢?

如果自己購買2號方案,那不就正是那時候嗎?

陳谘越想越覺得有道理,立刻和林之瞳離開了雷曼,趕去陸氏大廈,求見林老。

卻是林老很看好陳谘,對其釋放出了足夠的善意。

而陸金田作為一家資產幾十上百億的集團掌門,沒有那麼多時和陳谘親近,也不需要這個姿態,能夠見陳谘一麵,已經是非常給他兒子陸堅的麵子了。

但是林老卻不會,行政總監雖然事多,但是助手也多。

陳谘卻和林老要來北方各大報紙的報道,還有對應的港城報紙的對此次會議的預期。

作為有上司公司的大集團,這些公開的情報或者事件都會有專門的人搜集和整理。

馬上,陳谘從“光明日報’和港城的‘港城星島日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但是信息還是一團亂麻,並不能讓陳谘馬上分析出自己傾向性的結果。

後世由於網絡小說的泛濫,很多人會以為,金融鬥爭就是一個或者幾個利益集團,隔空廝殺。

那種情況是有發生,但那多發生在金融風險發生的時候,或者投機者為某項利益競爭的時候,出現的機會也不多。

但是事實上,金融風險的來源或者說敵人,個體組織和人,永遠隻在第三位。

所以絕大多數的時候,第一位永遠是金融和政治這個係統,第二位是所有投資者的整體心態意識,第三位才是你自己覺得的個體或者組織敵人。

索羅斯厲害嗎?自然是厲害的,但是你見過他對抗金融和政治這個係統嗎?

自然是有的,結果怎麼樣,97和98年前後,前麵因勢利導利用金融和政治係統的時候,自然順風順水,大殺特殺,大發其財。

養的心態驕傲,結果妄圖對抗北極熊這個政治係統的時候,被一紙命令把賺的錢虧個精光。

整體心態意識的例子有嗎?有!典型的就是南韓人買黃金支撐政府事件,要不是當時有連帶的國際事件,或許事情有個更好的發展。

所以作為真正的金融者,從來不會把某個人某個非強力組織放在第一位。

作為一個受過基本專業訓練的半專業人士,陳谘的金融思維和專業人士的套路是一樣的,技術分析過後,是對政治經濟的分析。

所以《政治經濟學》這門學科,別看平常和你關係不大,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它的統治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