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期權對賭(1 / 2)

第五十章期權對賭

PS:(這章和下一章有點金融專業知識,有點燒腦,不喜就快讀過去吧!但不妨看看,有些知識是很有意思的,不比看小說難受,還有癮)

#####

和林之瞳一路來到“希爾森-雷曼”公司,一個叫哈爾斯.蘇的華人職員負責接待了兩人。

雷曼這會兒還沒有變成成後來的“雷曼兄弟”。

哈爾斯是地地道道的華人,但是在外資企業的港人卻大部分以英文名字作為主要的使用。

他卻不會說國語,主要是粵語和英語,需要林之瞳幫助翻譯才能夠很好的交流,陳谘的英文前世也隻是勉強,慢慢的說還能夠明白,別人說快了,就抓瞎了。

陳谘打算在雷曼這裏投資1000萬,主要做的是恒生指數的場外期權。

之所以在今天的周六過來,卻是想和投資公司達成初步的基礎場外期權協議,但為何要不做場內的標準期權呢?

卻是因為港城恒指的期權業務要到下月才開啟,但是場外依附於恒指期貨的場外期權卻早已經被這些歐美大型投資銀行開通。

場外期權不像標準期權和期貨,主要是場外線下交易,所以在一個月的結尾,投資公司開始發布下月或者季度場外期權的時候,資金量上了標準線的客戶,需要事先和對方協商,過了這個時間,很多投資公司的場外期權就隻能購買小額的了。

當然這不是絕對,如果投資公司的估計風險和市場的實際走勢方向差距太大,很可能這些賣不出去,那肯定是可以大額購買,當然更大的可能是該款產品下架取消。

雷曼現在劃定的就是500萬本金,以目前港指標準10倍的杠杆來說卻是相當於5000萬的資金撬動量。(標準說法是十分之一的保證金,相當於放大了10倍杠杆,下文不再解釋,因杠杆比較好理解,一律以此為本文記敘。)

他們會根據報名和預估的客戶認購量,來計算產品的風險,再以此為依據,發布產品的初步出售量到底有多大,用專業的話來講,就是建立初步的風險模型。

但是陳谘的事情很多,自然不會看一段行情再來決定,所以直接今天就報名參加了第一批93年2月的場外期權大額認購資格,這個資格有一個優惠,就是可和投資公司協商到最大的杠杆,而後麵沒報名的投資者買這個產品的時候,杠杆卻是協商幅度很小的。

陳谘當然不會放過擴大杠杆的機會,93年的港股市場是研究金融的人必須研究的一年,因為港股從這年開始大爆發,細節不清楚,大概情況陳谘可是有七八成記憶的。

而且這幾年裏,港金融市場進行了很多新的金融衍生品的發行,後來購買這些產品的人多少都會看看,這種產品到底是哪年開始的,一查往往是集中在92-94年之間。

重生後陳谘獲得一個不是金手指的金手指,就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大腦裝進了一個成年人的智商和所有,導致陳谘現在是貨真價實的高智商少年。

同時因為少年時代的陳谘記憶力很好,這裏進行了一點點的變異,導致隻要在前世陳谘給自己大腦下過要記憶命令的東西,很多都可以重新記憶起來。

當然這能力不會像電腦一樣那麼清楚,那不是人,是怪物或者機器,但是作為一個曾經金融市場的半專業人士,這已經足夠了。

何況陳谘真學習小說裏的主角一樣,每天都會回憶並記錄下來這些王炸,避免以後遺忘,這行為從懷疑重生起,就每天不斷的重複。

哈爾斯.蘇和陳谘仔細介紹了2月將要發行的各種場外期權的產品屬性和內容。

陳谘看中了兩款限期期權兌現對賭產品,一款是到1993年2月25日,也就是2月期貨的兌現日的對賭,協議是超過恒指6450點指數收盤,就可以兌現期權,若漲幅接近6450點0.5%點浮動也就是32點,接受行權但價格折半行權,也就是說如果在這區間,投資者的利潤分一半給雷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