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神農架感受“生命教育”(1 / 1)

在神農架感受“生命教育”

卷首語

作者:徐魯

古老的神農架,是先祖們隱藏在高山和叢林深處的一部心靈原稿。

記得上個世紀70年代,這裏曾有一位赤手空拳打死金錢豹的農家少女,名叫陳傳香,她的事跡曾經聞名全國。但是現在,神農架再神勇的獵人也都懂得,野生動物的生命需要尊重和保護。“美麗的神農架是我們的,也是它們的。”

神農架人把所有的動物都稱為“牲口”,野生動物就叫“野牲口”。有些小動物的名字叫得奇特。一種喜歡伏在山岩上、足間有蹼、能夠在空中飛躍和滑翔的小動物,名“催生子”,其實就是鼯鼠。我奇怪,為什麼叫“催生子”?原來,當地百姓相信,鼯鼠的糞便可以入藥,治療孕婦的難產,故名“催生子”。

木魚鎮有個地方名“寄子溝”。傳說,曾經有位將要臨產的婦女要去武當山朝聖,路過這裏時產下了嬰兒。因不便帶著嬰兒上路,就將其寄養在此。等她朝聖回來,看見孩子和一隻大羊子(野羊)在一起,大羊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喂養著。這裏因此得名“寄子溝”。

為了和諧相處,人們甚至要事事“讓”著動物,以至於有些村子裏有了諸如“人均一隻猴,戶戶都發愁”、“美了四條腿的,苦了兩條腿的”、“鄧家坪人——罩不住野牲口”等戲言和歇後語。

動物們好像都懂得這是他們共同的家園,所以它們在山前村後來去自由,如入無人之境。當地老百姓說,眼見得野豬、豪豬、豬獾、還有狗熊……在田裏撒歡,卻不能打,甚至不能驚嚇,狗子追著叫,也不能給狗子助威。因此,這裏的農民在農活之外,又多了一件事情:每年從苞穀灌漿到收獲回倉,得守兩三個月的野牲口,免得它們糟蹋莊稼。

除了友好地對待野生動物,神農架人也十分懂得如何去尊重和珍惜這裏的一草一木、一壁一石。他們雖然開鑿出了一些彎彎曲曲的上山小路,但你會驚奇地發現,當走在這些小路上時,如果遇見一根青藤、一棵刺葉櫟,或者一株被他們親昵地稱為“女兒紅”的黃櫨,他們寧可低頭彎腰、側身繞路,也要為這些綠色的生命讓路,不使它們遭到戕伐和踐踏。

在這裏,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小故事俯拾即是,遼闊的神農架幾乎就是大自然留給我們一個最好的“生命教育”的露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