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嘉譯戒“麻癮”:愛妻幫我重拾健康與舊愛(3 / 3)

見丈夫有所觸動,王海燕趁機打出“組合拳”。這些年,張嘉譯父母的生活費、醫藥費等開支,由兒女們共同負擔。2013年7月,王海燕跟丈夫提出:“咱家的條件在兄弟姐妹中是最好的,以後爸媽的所有開支由我們負擔。”妻子的賢淑,讓張嘉譯心生暖意。

不久,張母糖尿病發作,老人本可以在西安治療,但王海燕執意將婆婆接到北京,目的就是給丈夫找點事做。每天,她在紙上列好清單,然後讓張嘉譯去超市采購食材,她負責給全家人做營養餐。婆婆隔兩天去一次醫院,王海燕堅持讓張嘉譯開車接送。如此一來,張嘉譯根本無暇接觸麻將。

而且,王海燕還把4歲的女兒拉入自己的陣營。張嘉譯一閑下來,她就讓女兒去纏住爸爸。女兒央求他講故事、讀唐詩,陪她堆積木。張嘉譯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2013年11月,張嘉譯與妻子將麻將機送給廢品收購站;當著王海燕的麵,他逐一給朋友發短信:“從今以後,張嘉譯徹底戒除麻將,朋友們別再拉我下水。”王海燕為丈夫點讚。

為將“三高”降下去,王海燕不僅注意丈夫的飲食結構,還每天陪他慢跑,張嘉譯身體狀況漸漸好轉。但缺乏興趣支撐,張嘉譯覺得生活枯燥乏味,經常一個人玩網絡麻將。每次玩不了幾分鍾,他又會關掉電腦,嘴裏自言自語:“網絡麻將也是麻將,我不能碰。”丈夫的苦悶,王海燕都看在眼裏。她覺得,一個男人的精神得有所寄托,丈夫的愛好、追求、激情得有所承載,這樣才能活得充盈踏實。

張嘉譯喜歡漆雕藝術。2013年12月,王海燕從閣樓裏翻出一箱漆雕作品,對丈夫說:“你以前不是有個漆雕工作室嗎?為什麼不將這份愛好發展下去?”張嘉譯蔫蔫地答:“搞漆雕要花錢,短期看不到回報。”兩天後,王海燕交給丈夫一張銀行卡,說:“這裏有40萬元,你把漆雕工作室開起來吧!”張嘉譯有些驚訝,說:“這可是很費錢的!”王海燕說:“隻要你找到精神寄托,生活快樂,錢不重要。”

很快,王海燕陪丈夫在離家兩站地的社區租了一套房子,兩人和工人一道裝修布置房間,並聘請了6名漆雕技師,把漆雕工作室開了起來。張嘉譯在外地拍戲時,就遙控管理:要是在北京,王海燕每次都陪他步行去工作室,再步行回家,目的就是幫他鍛煉身體。工作室每誕生一件作品,張嘉譯都會認真編號、拍照並上傳網絡,還要給每件作品撰寫背景故事,忙得不亦樂乎。

朋友們在網上看到他發的照片後,紛紛到工作室參觀。張嘉譯耐心給他們講解,普及漆雕知識。到2015年2月,工作室共出品牡丹花卉筆筒、春山溪水壺、九龍戲珠畫缸等200多件漆雕精品。其中一件梅蘭竹菊四扇屏被中國工藝美院永久收藏;法國、意大利等國收藏家也以高價訂購了十多件作品;還有多家劇組來工作室取景。張嘉譯則被北京文化部門授予“漢族傳統手工技藝突出貢獻者”稱號。2015年6月,張嘉譯接受記者采訪時坦陳:“每個人都應該有業餘愛好,但不能影響身體健康,傷害夫妻感情。以前我癡迷麻將,和妻子沒少糾結。是她用智慧和愛,讓我們的生活回到正常軌道!”

董岩據《婦女生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