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化手段輔助語言測試
考試研究
作者:謝雙梅
摘 要: 語言測試的目的是了解、評價學生的語言水平。現代技術迅猛發展與運用,其已經滲入語言的各個領域。由此,計算機化英語考試應運而生。計算機化考試有其特點和規律,考試研發者必須在遵循這些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開發出符合考試要求的計算機化語言測試體係。本文主要從機輔語言測試的試題庫建設、測試過程、閱卷評分等方麵對其進行討論。
關鍵詞: 試題庫 機輔語言測試 機輔語言閱卷評分
1.語言測試簡述
本文主要從機輔語言測試的試題庫建設、測試過程、閱卷及評分等方麵描述機輔語言測試的全過程。實現語言測試的現代化,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對整個語言教學將會產生深遠影響。目前,人們對計算機化考試的誤區主要體現在:計算機化考試就是紙筆考試的計算機化(應用新技術考查舊內容);簡化考務工作等方麵[1]。
2.計算機在語言測試中的應用
計算機語言測試備受教育領域和考試領域的廣泛關注,它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題庫建設(item banking),計算機輔助語言測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testing),以及計算機自適應語言測試(computer adaptive language testing)等方麵[2]。
2.1題庫建設
題庫由許多適用於不同目的和任務需要,且具有必要參數的大量優質題目組成,是進行測試的基礎。題庫建設不是簡單地將數量眾多的試題存儲在計算機中,它涉及教育測量理論、統計及認知心理等多方麵理論。計算機技術在題庫建設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例如,它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對試題的儲存、修改,可以按要求自動生成試卷等。但是,在題庫建設這一環節中仍然有許多問題值得注意。比如,控製入庫試題的質量,控製入庫題目的結構比例,保證內容的廣泛性,以及數據的安全性等問題。
2.2計算機輔助語言測試
20世紀60年代,美國教育家率先將計算機用於教育測量,並稱其為計算機輔助測試(Computer-Assisted Testing),即計算機按預定的測試目標發送測試題目,學生接收,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反應;計算機將學生的反應與設定目標作對比,進一步向測試者傳送反饋信息、教學內容等,從而使教學得到進一步發展,達到計算機輔助測試的目的,全方位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分級、判斷和評價。機輔測試係統有一個比較強大的題庫,它與傳統測試構成是一樣的,但整個過程得到了相當大的簡化和改進。機輔測試具有生成試卷、閱卷、分析試卷、管理成績等功能,並且計算機閱卷快速、準確,能夠及時有效地對考試結果進行分析,發現試題的缺陷,並幫助改正,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測試的效度和信度。
2.3計算機自適應語言測試
隨著計算機在測試領域的應用及項目反應理論(IRT)的興起,以此為基礎的計算機化自適應考試(Computer Adaptive Test)備受關注,這種測試能根據被試者的特點自動生成適應被試者具體情況的試卷。計算機自適應語言測試是計算機輔助語言測試的發展趨勢,具有很大的潛力。它主要有三個特點:(1)考試項目根據單個考生的情況而定;(2)當考生的能力水平得到確定時考試結束;(3)考試項目較一般紙筆考試更少,而且時間更短。
在傳統測試中,對於每個考生而言,無論水平如何,全部都要接受同一批題目的測試,但是,測試題目中隻有一部分是代表自己真實能力的,其餘題目要麼過於簡單,要麼過難。計算機自適應測試是對每個考生提供難易度適中的測試內容的一種測試方法,其基本過程是考生首先回答一個中等難度的測試題目,如果考生正確回答了這一項目,那麼下一個測試項目的難度就要相對增加;反之亦然。考試全程以計算機為媒介,考生根據自己的判斷作答,作答後計算機立即反饋答題信息。根據項目反應理論原理,考生每回答一個測驗項目,計算機就給出一個相應的能力估計值。這個能力估計值會成為選擇下一個測驗題目的依據,直到準確測出考生水平為止。計算機自適應測試比傳統測試效率更高,它可以用比傳統測試更少的試題而取得與之相比更佳的測試效果。有實驗表明,在同等測量精確度的條件下,自適應測試可將測試時間縮短為原來的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