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 一歲明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午時,即公元1398年5月13日,於謙生於杭州錢塘縣太平坊於氏祖居。
據於謙子於冕所作《先肅湣公行狀》記載,於謙八世祖為汾州節度使,知開封府。七世祖為延津令。六世祖為定遠大將軍、沁水令。
六世祖以上僅存官秩而佚其名號。五世祖於伯儀,曾任朝列大夫、太常丞兼法物庫使,累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輕車都尉,追封河南郡侯。高祖於夔,累贈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河南郡公。曾祖於九思,曾任中奉大夫、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後拜杭州路總管。於家至曾祖時,遷至杭州。祖父於文大,明初曾任兵部主事與工部主事。父親於仁,終身不仕,為人沉毅方正、仁義好施,為杭州當地名士。
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
明宣宗朱瞻基出生。
永樂三年 1405年 八歲於謙入私塾接受正規教育,私塾塾師評價於謙“長大非凡器也”。
永樂九年 1411年 十四歲於謙常以諸葛亮、文天祥為人生榜樣,作有題詠讚跋。
三月,疏浚黃河故道,以解河南水患。
七月,派兵征討交趾。
浙江、湖廣、河南、順天、揚州分別遭受水災,河南、陝西爆發瘟疫。
永樂十二年 1414年 十七歲於謙鄉試不第,依舊讀書於三茅觀,潛心求學。疑於本年前後作《石灰吟》。
永樂十三年 1415年 十八歲於謙在縣學,適有巡按禦史視學,命於謙講書,於謙講明太祖所作《大誥》篇,禦史不得不撤席跪聽。
永樂十九年 1421年 二十四歲於謙通過會試考試,中進士,列三甲第九十二名,為主考官楊士奇所器重。
正月,正式遷都北京。
永樂二十年 1422年 二十五歲於謙成親,娶夫人董氏。
永樂二十一年 1423年 二十六歲於謙奉敕齎金帛使湖廣,犒勞官軍,兼招撫川貴瑤僮,以廉幹著稱。
永樂二十二年 1424年 二十七歲於謙自湖廣返京複命,上疏彈劾湖廣將官貪功妄殺之過,申明對待邊遠少數民族應以安撫為策。是年,長子於冕出生。
明仁宗洪熙元年 1425年 二十八歲於謙在京候任。
五月,仁宗朱高熾駕崩,太子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是為宣宗。楊榮、楊溥、楊士奇俱入內閣,後人稱之為“內閣三楊”。
明宣宗宣德元年 1426年 二十九歲於謙授山西道監察禦史。扈從宣宗朱瞻基親征漢王朱高煦之叛。
因平叛有功,受賞賚與諸大臣相同。
宣德二年 1427年 三十歲於謙任江西巡按,赴江西清理積案,雪冤案數百,深受江西百姓稱頌。
宣德五年 1430年 三十三歲宣宗朱瞻基知於謙大才,越級提拔至兵部右侍郎,再以右侍郎名,巡撫晉豫,即今河南、山西兩省。於謙開始十八年巡撫晉豫的仕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