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於謙,杭州錢塘人,字廷益,號節庵,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他生於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他的出生地離西湖不遠,他死後也葬在這裏,供後人瞻仰憑吊。

於謙少年聰明穎異,勤奮好學,胸懷大誌。永樂十九年中進士。宣德初年授禦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他為官清正廉潔,關心百姓疾苦。任地方官期滿回京述職時,他寫下“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的詩句,意思是,他不拿百姓一根草,也不給權貴送一兩銀,表明自己廉潔坦蕩的胸懷。

正統十四年,於謙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中,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他臨危受命,就任兵部尚書,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衛京師。他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斷絕瓦剌以英宗為人質、“奇貨可居”的企圖。

瓦剌兵逼京師,於謙親自督戰,軍民同仇敵愾,一舉擊退之。最終迫使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英宗從此幽居南宮。

幾年後,景泰帝病重。朝中的幾個投機分子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暗中商議,準備擁英宗複位,史稱奪門之變。而他的弟弟朱祁鈺已是彌留之際,無可奈何了。

英宗複位,給於謙定下一個意欲謀逆罪,處以死刑。

直到憲宗即位才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追授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湣。萬曆年間,改諡為“忠肅”。

於謙與嶽飛、明末抗清英雄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拜謁嶽飛和於謙之墓後,曾信口吟出“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的不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