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引人注目的不僅僅隻是少年一人,在他的身旁不遠處,一匹純白如雪的戰騎同樣引起了單經的注視。
那是一匹眼大如球,目綻神光的戰馬;渾身雪白的無有一絲雜毛;從頭至尾長近一丈,從蹄至項高約八尺。
如此龍駒,不用猜都知道,必是那匹終身追隨趙雲左右,幫助趙子龍名揚天下得嘯天白龍馬。
“二兄,有人找你,你快過來。”
就當單經還在注目打量河灘上的人與物時,趙嫣那一聲黃鶯般的呼喊,將他拉回了現實。
遠處,那名銀甲的少年聽得呼喚,立時將目光投向這邊,隨即緩緩地走了過來, 而那群青壯少年們的呐喊沒有停止,手裏的動作仍然還在繼續。
“我韓星終於見到常山趙子龍了!”
看著趙雲一步步行來,單經的麵龐上一時間不由驚喜交加,此刻的他早已忘記自己是廣陽郡守單經,儼然將自己重新定義,他仿佛再次做回了自己,股子裏難以遏製的流露出作為一個現代人見著古代英雄,所表現出的激動與興奮。
“三妹,不知這位是何人?”未幾時,趙雲已然行到了趙嫣與單經身前。
趙嫣欣喜非常的近步上前,挽住趙雲臂膀介紹道:“二兄,這位是幽州廣陽郡太守單經單大人,因他久慕二兄,所以特地不遠千裏前來拜請二兄出山相助。”
趙雲聞言,神色微微一怔,趕忙揖手一禮,躬身拜道:“雲久聞將軍威名,今得見尊容真是大慰平生!”
“子龍言重矣,我單經才是久慕子龍大名,今日得見實屬三生有幸。”看著趙雲就這麼活生生立在身前,單經連心肝都在顫動,本來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可到了這個節骨眼上,卻硬是說不出來,半天也就憋出那麼一句俗套的言語。
而且現在近距離的看著趙雲,單經這才發現,趙雲生得麵白如玉,劍眉入鬢,一雙眸子亮若朗星,實在是稱得上英俊瀟灑,威風凜凜。
如此人物,真不愧常山英雄!
“量雲不過一介山野草民,何值為將軍所識,將軍兩次不遠千裏前來拜會,真令雲惶恐不安。”趙雲一身儒雅氣息,言語甚為恭敬謙遜,確有古之儒將風範。
“子龍何出此言?我單經一向敬賢愛才,像子龍這等世之英傑,休說兩次拜會,縱是三次、四次也是值得,不過好在天見尤憐,今日在下終於得見子龍真顏,真是何其幸也。”單經長久的渴望在一刻得到了滿滿地慰藉,對於趙雲,他隻有千言萬語的讚譽。
“將軍過譽了。”對於單經連連的誇讚,趙雲已然無言可對,隻得簡單的回應了一句。
好話說多了便會陷入尷尬的局麵,客套話可不能說得太多。
“單某今來不為他事,隻欲拜求子龍出山相助,不知子龍可願意?”單經也知道自己的廢話說得有點過了,當即趕忙斂容,振聲切入主題。
趙雲聞言,卻是怔楞了片刻才道:“得將軍看重,乃雲之幸也!古人雲:‘大丈夫遇可事之主,不可交臂失之。’雲欲從將軍建立功業,奈何雲一者年少,不堪大用;二者家中尚有大兄纏病在身,實在不益出仕入伍,萬望將軍勿怪。”
這一番話說得極有水平,雖是推拒之意,然卻並不讓人覺得絕情。
單經知道自己不可能隻用一言便可說服趙雲投靠自己。人常言:容易得到的不是好東西,不容易得到的才是珍貴的東西。
所以對於趙雲的推脫,單經仍然神色自若,他早已預料到了。
趙子龍不會輕易隨人,他是一名集智、信、仁、勇、嚴五德於一身的傳奇將才。
他的一生隻追尋仁政所在,故而趙雲雖早期投奔了公孫瓚,然發現他不是仁德賢明之主後,便當即明智的棄之,轉而追隨劉備。
劉備便是以仁政為理念,因此,趙雲這才舍身相助於他,扶保劉先主建立功業,開創下蜀漢江山。
“我素知子龍乃孝義之人,然大丈夫既習滿身武藝,便當效力疆場,建立衛、霍之功,如此這般,方不枉男兒七尺之軀。至於趙風大哥之頑疾,在下已有辦法可以醫治,子龍不必擔心。”單經深知趙雲隻是暫時推拒,他並非無意出仕,否則也不會習武在身,因此便再次溫聲勸誘。
趙雲聞言,稍稍有些意動,沉聲道:“將軍之厚情,雲真不知何以為報,願聞將軍此生之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