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讓等十常侍見張溫無所事事的屯大軍在外,空費錢糧,遂準備上書劉宏下旨召張溫回師。
這一日,劉宏正在南宮與嬪妃嬉戲,玩得正興起之時,張讓與趙忠二人便直直入南宮上書。
“陛下, 今西州北宮伯玉等叛寇已然退居西州縱深之處,張司空等討賊不利,又屯軍在外,朝廷空費錢糧甚多,實不宜再養軍於外,應急召張溫率師還朝,遣散各郡軍兵回歸本處。如此,則朝廷可省去多餘花銷,百姓也將感恩陛下之德。”
劉宏本想責怪張讓與趙忠兩人攪擾了自己的興致,然聽了張讓之言,心中的不悅之感頓時便釋然了,他十分讚同的連連點頭道:“讓父所言極是,賊等既然已退,張溫這般屯軍在外的確是浪費錢糧,著讓父替朕下旨,詔令張溫率師回朝聽令。”
“老奴遵旨,吾皇聖明。”見劉宏應允,張讓不由竊喜,連連叩首應諾。他太了解劉宏了,這位愛財如命的天子,跟他一個德行,怎麼也不會願意將朝廷收刮而來的不義錢財,花費在涼州那塊鳥不生蛋的鬼地方上。
……
十數日後,朝廷天使攜靈帝聖詔到達了美陽城,召令張溫統王師返回京都。
張溫得詔,立即領旨撤離美陽,統麾下軍兵緩緩返回洛陽。
中平三年一月,張溫大軍回到了洛陽。新的一年,繁華的洛陽城中到處俱是行走著小販商賈,喊賣之聲不絕於耳,整個洛陽皆是熱鬧非凡。
如此熱鬧的景象,也宣告著曆史上的漢羌胡對戰就此結束。不過,這結束隻是對靈帝而言是結束了,對熟知曆史的單經來說,羌胡的反叛永遠不會停止,現在的結束隻是暫時,用不了多久,韓遂等人將會再次爆發比這一次更加凶湧的叛亂。
而且那時叛亂的人員也都變了,那時的韓遂早已殺掉北宮伯玉、李文侯與邊章三人,而自己則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
屆時,太守李相如會隨同韓遂一起造反,共殺掉涼州刺史耿鄙。而耿鄙麾下的軍司馬扶風人馬騰(字壽成),到時也會擁兵隨韓遂反叛。
還有漢陽郡的王國,將會自號為「合眾將軍」,亦起兵數萬與韓遂等聯合叛反。韓遂等人將會共推王國為主帥,悉令領其眾,再次寇掠三輔,叛軍將會對腐敗的東漢造成更為洶湧地打擊。
雖然這一切對單經來說跟他沒有多大關係,但是統政無德的靈帝本就該被推翻,而有人造反對單經來說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隻是這會讓百姓們飽受戰亂之苦,這一點又令單經心下頗為不安了。
……
單經等將隨張溫回到京都之後,便依照聖令所言,率部各回本郡去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回京不隻是董卓得了封賞,孫堅也因張溫上書朝廷,以“前番規勸,甚有裨益,所見明識,宜留朝廷。”為名,征拜孫堅為議郎。
孫堅得以稽留京師為官,很多敬佩孫堅的將校都為他感到高興,不過單經知道,孫堅在京師待不了多久,因為按照曆史的走向,今年的大漢將再次迎來新的叛亂,首先是荊州的江夏郡將會有郡兵趙慈率眾萬人造反,殺掉南陽郡的郡守秦頡,自為南陽郡守,公然打起反漢旗號,與東漢王朝分庭抗禮。
接著,武陵郡的郡蠻也會響應趙慈起兵反漢,攻掠荊州郡縣。
緊跟著,長沙郡會有一位名喚區星的豪帥自稱將軍,率眾萬餘人攻圍城邑。到時候,朝廷為征孫堅為長沙太守,前去征剿各路叛軍。所以,孫堅在洛陽的時間絕對不會長久。
而除了孫堅受封為議郎,此次隨張溫討寇的諸將中,單經也因擊剿叛寇時,能得全師退返,朝廷詔封為揚武將軍,都亭侯。
得受封賞,這對於單經來說本該算得上是喜事,但他卻並不高興,相反他還不禁有些自嘲,想想自己討伐黃巾時,浴血奮戰,誅斬了黃巾之首張角,可那時也博不得一個侯爵之位,而此次隨軍討伐北宮伯玉等羌胡叛軍,無功返京卻得升官封爵,這對他來說簡直真的是稱得上可笑。
再者,出征時原有十六將相隨左右,可如今返回廣陽卻隻有十三人了,隨同的廣陽軍兵如今也隻剩下了八十一人,死傷了如此之多的兄弟,單經怎能高興得起來。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自己今天得以封官進爵,那都是用麾下弟兄們的鮮血換來的。
所以,縱然博得侯爵之位,那又何喜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