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登上土山,瞭望黃巾營壘,然後對張超說道::“我知道了!賊人的外圍堅固,內營逼急,求降不得,想出也出來不得,所以他們殊死戰鬥。萬人一心,尚且不可當,何況是十萬呢!強攻的害處太大了。不如把包圍撤除,集合部隊進城。韓忠看見包圍已經解除了,一定會自己出來,等他們出來,兵心就散了,這是易於攻破的方法啊。”
於是下令解圍。韓忠見圍解,果然引軍出戰,朱儁乘勢進擊,大破其軍,追擊十餘裏,斬殺。韓忠等人隻好投降。秦頡殺死韓忠。黃巾餘眾不能自安,又以孫夏為帥,還駐宛城。朱儁進攻,孫夏敗走,朱儁縱兵擊殺數萬。黃巾因此破散流離。
中平二年(185年)春天,朝廷任命朱儁為右車騎將軍。朱儁率兵回京,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戶,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後來因為母親喪離職。服畢起家,任將作大匠,轉任少府、太仆。
擊退張燕
黃巾起義之後,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其中大聲的就自稱雷公,騎白馬的就自稱張白騎,行動輕便的就說是飛燕,胡須多的就號稱於氐根,大眼的就說大目,如此多的稱號,都各有原因。人多的聚眾二三萬,小的也有六七千人。其中,以常山人張燕勢力最大,他輕勇矯捷,軍中都號稱是“飛燕”,他善得士卒的愛戴。據眾百萬,占據黑山,朝廷無法討平。後來,他遣使至京師,投降了朝廷,被拜為平難中郎將,領河北諸山穀事。
後來,張燕漸漸率兵侵犯河內郡,進逼京師。朝廷任命朱儁為河內太守,率領家兵擊退張燕。後來他們大多都被袁紹所討平。此後,朱儁曆任光祿大夫、屯騎校尉、城門校尉、河南尹。
拒任太仆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把持政權。因朱儁是功高望重的將領,董卓對他格外小心。外表與他親近交結,內心則對他頗為忌憚。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兵鋒甚為強盛。董卓感到恐懼,想請公卿們商議遷都長安,朱儁屢次阻止。董卓雖然厭惡朱儁和自己作對,但貪圖他的高名,於是上表奏請朱儁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
使者到朱儁府上後想要宣示詔命,朱儁堅決推辭,不肯接受,卻乘機說:“國家西遷,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東之釁,臣不見其可也。”使者聽了,很感奇怪,問他:“召您受任,您堅決拒絕;沒問您遷都的事,您卻說了半天,這是為什麼呢?”朱儁說:“副相國,我不能勝任,遷都計,也不是急事。辭卻不能勝任的職務,說點不關緊急的話,是我們做臣子的本分。”使者又問:“遷都的事,我從沒聽到過。就算朝廷有此打算,也還沒有透露出來,您怎麼知道的呢?”朱儁又煞有其事地說:“這可是董相國告訴我的,否則,我怎能知道?”使者沒辦法,隻好回去複命。此事於是作罷。
受詔入朝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進入關中後,留朱儁守洛陽,朱儁便和山東諸將通謀,想作內應。後來,朱儁害怕董卓襲擊自己,棄官逃往荊州。董卓任命弘農人楊懿為河南尹,駐守洛陽。朱儁聞訊,率兵還洛陽,楊懿退走。朱儁見河南殘破,無法作為屏障依靠,於是引軍向東麵,屯駐在中牟縣。並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謙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來,陶謙便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車騎將軍。董卓聞知後,讓他的將領李傕、郭汜率領數萬人屯駐河內抵擋朱儁。朱儁出擊,被擊敗。朱儁自知眾寡不敵,於是停留關下,不再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