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到陳到的年齡不詳,但估計也不會太大,且陳到率領的白毦兵團的戰鬥力是大家公認的,所以我認為陳到生擒張任的可能性比較大。
故 攻克雒城的主要戰功歸於 陳到
順便在此提一下張任本人:
<<三國誌>>先主傳:張任,蜀郡人,家世寒門,少有膽勇,有誌節,仕州為從事.劉璋遣張任,劉璝率精兵拒先主與涪,為先主所破,退與章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雁橋,戰複敗.擒任.先主聞任之忠勇,令軍降之,任厲聲曰:''老臣終不複事二主矣.'' 乃殺之, 先主歎息焉.
可見張任為劉璋部不可多得的大將,而陳到能擒獲張任,可見陳到此人的勇猛。
夷陵(猇亭)之戰:
夷陵(猇亭)之戰劉備軍團主要機構成員:
總司令:劉備
政委兼總參謀長:劉備
劉備衛隊(白毦兵)司令:陳到
先鋒:吳班、馮習等
北方防衛大將:黃權
前方大將:張南、陳式、吳班、張南等
外交使臣:馬良
戰爭過程(簡):前期劉備一路東進,攻無不克,後用兵錯誤,導致火燒連營,大敗,馮習、馬良等陣亡,黃權投降曹魏。
敗逃後:大家都知道劉備的衛隊(白毦軍團)是很厲害的,所以在劉備敗逃後,陳到所率領白毦軍團保護劉備撤退,白毦軍團係陳到所督,故能以一當百,擊退追兵,掩護劉備的撤退的過程中,陳到及其白毦軍團立下了汗馬功勞。
故 夷陵(猇亭)之戰劉備得以苟活,皆陳到之功也。 【兩個舉措】 一、為永安都督,守衛蜀漢東部重鎮。
此舉:
按一、陳到督領永安期間,蜀漢與魏、吳在此均無戰役,這樣相對於營造了比較和平的環境,既能有利於發展蜀漢東部經濟、文化,也能加強蜀錦的外彙,以及魏、吳的技術引入蜀漢。
按二、緩解了蜀漢的經濟壓力、軍事壓力,為諸葛亮北伐營造了比較好的環境,可以說諸葛亮得以北伐很大一方麵歸功於蜀漢東部邊境的相對安寧。
當時意義:使得剛經曆夷陵之敗的蜀漢得以東部地方養息安民。客觀的增強了蜀漢後期的實力。
曆史意義:保存了蜀漢的總體實力,延緩了蜀漢的滅亡,即使到最後鄧艾伐蜀的時候,蜀漢東部也沒有大的戰事。
二、督練白毦軍
按一、此軍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時,是蜀漢的主力部隊。
按二、此軍守衛蜀漢東部大門,是魏、吳不敢犯蜀漢東部邊境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意義:此軍是先帝帳下的精銳,蜀國的上等部隊,是蜀漢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曆史意義:此軍延緩了蜀漢的滅亡,即陳到亡30餘年後,白毦軍精英所剩無幾時,蜀漢遂亡。 【跟隨劉備時間】 (約196年~230年)共計約36年 【陳到年齡】 按史書載陳到亡於230年,生年不詳,故按三國時人大約平均年齡計算,陳到亡時年齡約(50~55歲)故陳到大約為175年~180年生人。 (資料轉至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