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曆史評價(1 / 1)

康熙帝是一個不平凡的人,是18世紀前後中國出現的一位偉大的封建君主。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就像他治理了六十一年的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一樣,他本人就是滿、蒙、漢三個民族的血緣與文化的傑作。他自幼失去父母,在奮鬥中成長起來。他性格堅毅、勤奮好學,讀書曾用功到咯血的程度。他沒有享受過足夠的父母之愛,也沒有順治熱戀董鄂妃或是乾隆追求香妃那樣的羅曼史。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到治理國家上。但他能“治國”“平天下”卻不能“齊家”。在那“家醜不可外揚”的時代,他的家醜卻不脛而走。他立了一個品質惡劣的兒子胤礽作皇太子,胤礽不爭氣,以至於父子成仇,終於又被他廢掉。諸皇子之間為爭奪繼承權而演出的結黨營私、明爭暗鬥的醜劇,使他既氣憤又傷心,因而身心蒙受了嚴重的創傷,隻活了69歲就死了。

康熙帝在封建帝王中,是比較開明的人物。他在統一國家、捍衛主權、發展生產、提倡文化等方麵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6歲時,他以智慧和勇氣設計鏟除了專權跋扈的輔臣鼇拜,將皇權把握在自己手中。從此,他以超群的膽識和兼容並包的胸懷,開始治理被戰爭和鼇拜圈換土地的倒退政策破壞得傷痕累累的大地。

在康熙統治期間,解決了長達八年的吳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戰爭,收複了被鄭經割據多年的台灣,驅逐了占據我國黑龍江地區的沙俄勢力,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同時,又出征蒙藏,平定準噶爾部蒙古貴族分裂勢力的動亂,建立會盟製度和避暑山莊外藩朝覲製等,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他重視農業生產,如治理黃淮河流,獎勵墾荒,減免賦稅,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等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他還曾下過開海令,但晚年又封鎖海疆,禁止或限製中外貿易,扼殺本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編纂《明史》《全唐詩》等,但又以禁止淫詞小說為名,扼殺了一些有悖封建禮教、有礙清朝統治的文化,並用文字獄打擊有反清思想的士大夫,使之俯首就範。在所有的文化活動中,最有特色的是他本人對西方科技的學習,他是中國古代唯一懂得天文、數學、地理等自然科學的皇帝。康熙晚年兩度廢立皇太子,造成長達二十餘年的諸皇子為奪儲位的結黨爭鬥,致使吏治懈怠,朝中黨派林立,官場腐敗之風頗盛,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當然,這些是曆史發展本身所造成的,康熙帝的一生得失,不過是這種曆史發展在一個統治者身上的具體表現罷了。如果我們把他放在曆代統治者的行列中來觀察,他依然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