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如是自怨自艾時,李俊中國水軍都督接到李斌的命令,率80艘戰船、50艘裝滿彈藥的貨船來到秦淮河畔,剛一下船見到李斌:“王爺、李俊奉命趕到。”
“好、來了就好,這次攻南京城全靠你們水軍了。”
幾天後李俊率戰船主動尋找明軍水軍。南明朝廷所依仗的水軍可不含糊,戰船裝的火炮全是紅衣大炮,射程遠,缺點是裝藥慢。中國戰船上的拿破侖炮射程近,但裝藥快,比較之下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關鍵是采取什麼戰術。
李俊采用把戰船分散前行,目標小不好瞄準,剛一進入淮河就聽到“轟轟轟”的炮響,船兩邊江水掀起巨大的水柱,天空中布滿了大鐵球。李俊命令快速前進,接近明軍戰船,古戰場最大一次水戰爆發了。
幾艘戰船被鐵球砸中,桅杆傾倒,當即退出戰場,其餘戰船迎著炮火、巨浪繼續前行,待接近明軍2000米左右,李俊指揮船上傳令兵揮舞旗子,命令各到位的船隻準備開炮。
古時的戰船開炮前,必須把船的側麵麵對敵方,一般是打完一麵再掉個麵,才能發射,中國戰船因炮小靈活隻需調轉一側便可,幸虧明軍的紅衣大炮裝藥慢,隻有幾艘戰船被砸沉,這也是射程不足應該付出的代價。
中國戰船終於發出怒吼,近70餘艘戰船,每船有十門火炮朝明軍戰船砸去。古時的水戰都是大鐵球砸來砸去,一般有葡萄彈、鏈彈,鏈彈就是兩個鐵球連在一起發射,主要用來砸對方船的桅杆,順便砸船手,遇到幾乎喪命。
可想而知古水戰命中率極低,又沒有瞄準鏡,十有八九都是碰運氣,隻看見水柱衝天而起,砸中的卻很少。中國水軍發射速度快,集中十門火炮朝一艘船砸,才起了點效果,明軍水軍戰船漸漸減少,突然明軍戰船上火炮爆炸,引起周圍火藥的連鎖反應,幾艘明軍戰船沉入江底。
紅衣大炮射程遠,膛壁厚,散熱慢,發射十幾炮就容易炸膛,嚇得其他幾艘戰船都不敢打了,戰場幾乎一邊倒,中國戰船上的火炮不停的朝明軍發射,對麵偶爾有幾個不怕死零星發幾發過來,於事無補,幾發炮彈就是砸中也不會造成大傷害。
戰鬥一直延續到傍晚,中國戰船的火炮炮管打紅也打不出炮彈,才撤出戰場。這場水戰80艘對100艘,明軍損失70餘艘戰船,中國水軍損失了30艘戰船,略占優勢,其結果是明軍水軍都督鄭鴻奎被打怕了,沒想到對方火炮發射速度如此之快,急忙上報朝廷。
“陛下、中國戰船火炮比我火炮厲害,恐怕幾日後再來將全軍覆沒,請皇上速決。”
“馬愛卿你看如何是好?”
“陛下、南京城中有我30萬大軍,就是沒有水軍守城應該不成問題,請陛下安心。”
中國軍隊汪錫部在沒有明軍水軍威脅下,又重新包圍揚州,接受上次教訓,派少數火槍部隊圍城騷擾,火炮采用重點炮擊,炮彈打上城頭威脅明軍的士兵,揚州城隨時處在破城的危險中。
南京城下,李斌命令李俊監視明軍水軍的動向,令李如梅攻水西門、漢西門,親率大軍攻金川門。南京城有十三座城門,有的是連在一起,給攻城帶來不便,包圍更不可能,李斌還考慮到古建築盡量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