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岩到河南後,一路各縣設官理民,賑災救災,心裏急著見紅娘子,但大事不敢耽誤,認真負責安排好事物後,才趕到祁縣附近。紅娘子早得飛馬來報,下山迎接李岩。天天想著他,真正見到卻渾身不自在,低著頭、紅著臉、手腳不知放哪,鼓足勇氣雙手抱拳道:“見過李公子,不、見過知府大人。”
“很久不見倒生疏了,還是叫公子聽著近乎,紅姑娘、帶人馬下山隨我到開封府吧,我這些兵馬不便上山。”
紅娘子點頭同意,讓手下回去通知弟兄們,收拾行李,她帶著十幾個女侍衛隨李岩先行。一路之上問個不停;遼王是什麼樣的人?對你怎麼樣?有沒有帝王之風?天下真的是遼王的嗎?
李岩笑道:“你這麼多問題我不知道該回答哪句?”
紅娘子掩口笑,知道自己太著急了。從小受地主,官府的欺壓,父母雙亡跟著師傅學藝,闖天下,經常受大戶人家的欺負,所以造反、殺官員、搶大戶是願意幹的事,投靠李自成理所當然,目標一致。而李岩投靠遼王她不理解,通過李岩的來信了解一些遼兵的強大,當時想再強大也比不了義軍吧。
部隊經過祁縣,老百姓都出來看昔日的李公子,大善人,聽說是赴任開封知府大人,百姓說:“這下好了,我們不會餓死了。”
紅娘子又問:“遼王真的把闖王打敗了嗎?”
“當然了。”
“憑什麼?”
李岩指指身後的大炮說:“就憑這些,以後就知道他的厲害,遼王仁義、善奇技淫巧之術,造出的火器非常人可比,你不是也用了麼?”
“是好用,但要打敗義軍,我看也不易。”
李岩當然知道並不是光憑武器,原因很多一時也講不清,就說:“慢慢你就知道了。”
王虎率遼兵一路走來,見李岩把各縣打理的井井有條,佩服李斌的識人之道,分兵兩路,一路派熊庭弼帶2萬人馬占領襄陽,他率吳三貴途經鄭州(當時還不是大都市)向洛陽開進,半路接到李斌的傳來的消息。
王虎命吳三貴為前鋒,加快步伐占領洛陽,剛到洛陽城郊就遇見李自成的前鋒部隊,吳三貴心中充滿仇恨,率1萬五千人馬同義軍3萬人馬大戰一場,雙方都死傷慘重,各自退兵。洛陽明軍守軍看著兩家打來打去,好像沒他們什麼事。
吳三貴退到離城5裏後紮營,急忙給王虎送信,王虎趕到看見吳三貴士兵損失大半,清楚他心想報仇,沒有過多責備,領兵繞過洛陽追擊李自成。
義軍撤出洛陽後,向李自成報告發現吳三貴的部隊,軍師宋獻策,擔心遼兵已到,部隊最近突然無故生病增多,建議轉戰湖廣,李自成恨吳三貴殺了他的義子李四喜,遼兵沒這麼快,命令先殺了吳三貴再去湖廣不遲。
李自成率八萬人馬迎麵碰上王虎帶的八萬遼兵,王虎沒客氣上來就是一頓炮火,義軍有了上次經驗,聽見火炮聲就撤退,損失不大,遼兵隻有四萬騎兵,殺了出去追擊義軍,李自成退了一段想再組織進攻已經無能為力了,部隊像開啟的水閥,一泄不可收拾。
遼兵追擊近十裏,才返回打掃戰場,收繳義軍的武器、身上的錢財,王虎看四萬騎兵太少,隻有先進攻洛陽再說,洛陽守軍隻有3千人,見遼兵的大炮馬上豎起白旗投降。遼兵兵不血刃占領洛陽,誰知大難臨頭,一場曠古未有的災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