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就是怪事多,怪的離奇、怪得離譜。先說這位皇上的鄭貴妃;明朝作家《呻吟語》的作者呂坤又寫了一本書《閨範圖說》圖文並茂寫了曆代皇後、皇太後、公主的故事,是教育婦女的傳統圖書。不知怎麼被鄭貴妃看到;作了個序,拿出私房錢委派她父親重新刊印、出版發行,價格低廉,士大夫們人手一冊。
本來是很平常的事,卻引起輿論嘩然一片。“國本之爭”未決,書中第一頁寫的是漢朝一位由貴妃轉為皇後,後來成為很有名氣的皇後。人們就猜測鄭貴妃的意圖,後來社會流傳一本在《閨範圖說》作跋名為《憂危竑議》的“妖書”因為作者是假名。
書中指出鄭貴妃有標榜之嫌,因為曆朝、曆代沒有那個貴妃出過書。有謀儲君之疑,說她賊心不死,想當皇後,皇太後,意思就是立她兒子當太子。引起軒然大波,紛紛指責鄭貴妃,鄭家壓力太大,最後連鄭貴妃的父親出麵,要求皇上盡快立皇長子為太子。
其實鄭貴妃隻是想出出風頭,並沒有多想,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秀惹得禍,從此喪失了作皇太後的機會。
明朝有個叫何心隱的,江西吉安永豐縣人,王陽明的弟子,崇尚“心學”,中過舉人後並沒有走常人的路,考進士入仕途,而是返回家鄉組織了“聚合堂”把村裏的農民合為一起,同吃、同住、同幹活、同讀書。自己出錢辦了“夫山學院”提出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書讀的大同社會。
居然維持了六年,朝廷提出加“皇木銀兩”稅引起“聚合堂”反對,何心隱寫文章攻擊知府被知縣被捕入獄,“聚合堂”隨之土崩瓦解。
顧憲成江蘇無錫人,中進士後直接到吏部任主事,因為上書伸辯,言語中有些過激被貶湖廣桂陽州做判官,由於政績突出轉到浙江處州做推官,後又轉到福建泉州做推官,被推舉為公鐮第一,又被提升吏部考功司主事,後升員外郎,其後升文選司郎中。
當時有一段著名對話;內閣王錫爵說:“有一見怪事,內閣所是,外論必已為非。內閣為非,外論以為是。”
顧憲成說:“還有一件更奇怪的事,外論所是,內閣必以為非,外論為非,內閣以為的是。”
因此得罪了內閣和皇帝被罷官,回到無錫老家開辦“東林學院”門兩側有一個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從此“東林書院”成為朝廷是非,官場曲直的評價中心,與朝廷、內閣分庭抗禮的輿論中心。得到了一些人的同情和支持,造成沒有一個統一意誌和思想。而正當明朝內部爭論不休時,女真族努爾哈赤已經完成女真的統一蠢蠢欲動,日本又發動了朝鮮戰爭。
日本首相豐田秀吉不甘心失敗,從濠江購買幾百門大炮,並汲取上次海戰失利使得不能大量運兵和運輸補給的教訓,使用反間計誣陷朝鮮海軍軍艦李舜臣陰謀篡權,朝鮮國王李訟將李舜臣下獄,其後貶為小兵,隻能白衣從軍。發動了第二次朝鮮戰爭,來勢凶猛,準備更加充分。日軍以釜山為基地,向朝鮮王京發動進攻,國王李訟已經派使者到京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