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如鬆帶領五萬人馬兵出彰武城,半路遇伏。蒙古兵為了報複上次的損失早就預謀,表麵是五萬人馬,實際帶了七萬,知道李如鬆喜歡冒險,分兵一路在北麵搶劫,一路人馬埋伏半路截殺。
經過寧夏平叛、朝鮮大戰李如鬆親兵損失慘重,已經少的可憐,古時戰場親兵即是家丁組成,廝殺時親兵一般是圍著主人而戰,主要保護主將安全,其他士兵各自為戰,這次隻有五六十親兵圍著李如鬆結果親兵全部戰死,李如鬆胸部中箭被李如柏、李如梅搶回,汪錫率500火槍掩護撤至彰武,誰知蒙古人早有算計是一支毒箭,李如鬆毒發身亡。
明軍大敗損失過半,李如柏帶李如鬆屍首回遼東,由李如梅為主帥防守彰武城,蒙古人剩機包圍彰武。
全家一致反對李斌帶兵救援,李成梁更是厲聲叱喝:“你這狂徒,帶過幾天兵口出狂言,你大哥身經百戰況且打不過蒙古人,你個毛頭小兒敢放言血戰蒙古。”
老將軍也明白上報朝廷沒有兩個月是來不了,彰武城危在旦夕,老五李如梅還在城裏,可他也不想李斌葬送進去。李斌也急了臉紅脖子粗非要去解救五哥,還大放厥詞要血洗蒙古草原。
最後大嫂說句公道話:“我看隻有小九能解救小五”又把李斌在山西憑一人之能,嚇跑蒙古大軍挽救了李如鬆和眾將士的事說了一遍。
聽的一家人半信半疑老將軍勉強答應,但有個條件必須帶他去,不然誰也不能去。搞的李斌左右為難隻好提出,去可以要聽他的,老將軍隻能建議不能幹涉他的指揮。老將軍氣的手指著他說不出話來。
大嫂說:“爹爹你就聽小九的沒錯,他往往有非常之舉,出人意料我們都不理解,事後才得知事倍功半。”老將軍無可奈何點點頭,心想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驚人之舉。
李斌帶了1000刀牌手到鞍山接替原來的士兵,讓吳大朗把所有大炮都帶著,可惜也不多隻有三十門大炮。火槍隊倒壯大不少;三眼鳥銃已經有4000名,還有原來的1000單筒銃總共5000個火槍手,又帶了步兵25000人,因為已經沒有騎兵了,率部隊匆忙趕往彰武城。
李成梁看著近3萬人的步兵直搖頭:“你難道就靠這些人救你五哥,解救彰武城?你知道不知道:隻要五千騎兵就把你的隊伍衝的稀巴爛。”
“爹爹那怎麼辦?你給我變出幾萬騎兵來。”
“你這跟送死有什麼區別?”
“非也、爹爹如果你不怕死,又不瞎指揮,看我怎麼收拾蒙古韃子。”氣老將軍胡子都豎起來了。
接近彰武城五公裏時探馬來報:“大人、蒙古大軍正在攻彰武城。
“再探。”
部隊接近彰武城2公裏時,李斌選擇一塊略高的地形安營紮寨,同時派士兵向城內歡呼高喊。讓城裏守軍安心防禦,有援軍來了,增加士氣。城內士兵不明所以高呼萬歲,而此時站在城頭的李如梅和彰武縣城的官員們卻愁眉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