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然後趕到慈寧宮跪在用漢白玉鋪的地上:“母親、孩兒給您請安。”
太後看著這個兒子,眼皮微閉:“起來吧,你可有日子沒來了。”宮女端來茶水。母子倆關係很微妙;萬曆不想她管他,又擺脫不了是他母親,可祖製有規矩外戚不能幹政,明麵上又不能說母親,有些事就采取拖,永遠是表麵服從背地裏該怎麼幹還怎麼幹。時間久了陳太後也看出來了,輕易不幹涉,偶爾發一次火萬曆不得不聽,可多年不上朝,陳太後怎麼發火也沒用。
“母親,近日因為倭寇之事稍忙些,這次寧夏大捷李家兄弟出力不少,那個不成器的小九如今獲得首功,倒有些張良之才,前日皇妹找我說起婚嫁之事,請母親裁決。”
陳太後一聽心裏氣憤,以前說你不同意,現在又讓我裁決,像是給了我麵子其實早就決定好了,好讓我以後少管你。“我說過一次不再重複,這事你自己決定吧。”又把皮球踢回去。
作為皇家的女兒永遠是政治上的犧牲品,當初不嫁給李斌是因為萬曆在看,李家在遼東的勢力是大,但分量不夠,如果後繼無人李家遲早要倒台的。現在李如鬆兄弟倆的崛起給李家注入了生機,今後能得到一方大員的支持朝廷上也有對付閣老的底氣。
萬曆到了鄭貴妃寢宮:“貴妃、今天朕高興手談(下圍棋)一局如何?”也難怪萬曆喜歡鄭貴妃,人長的漂亮,琴棋書畫樣樣皆通,一手圍棋連萬曆都不是對手。大皇子的母親王恭妃隻是一個宮女出身,大字不識幾個怎能討得萬曆歡心。
“皇上為何如此高興?”
萬曆把寧夏大捷和郡主婚事有著落的事說與鄭貴妃聽,又說:“剛剛拜見太後,她老人家都不管了。”
“是嗎、倒是便宜了李家小子,可憐了我那兄弟。”
“過去的事就算了,以後無論誰接位還要仰仗李家,對你也有好處。”
郡主急衝衝趕來:“皇兄、寧夏大捷那我的事如何?”
萬曆早知道她要來故意留在鄭貴妃這裏等她,反正急的不是他。“皇妹、看你這樣子,那像個郡主,別人還以為我皇家女子嫁不出去呢。”
“少來搪塞我,反正你今天必須拿個主意出來。”聽的鄭貴妃偷偷笑。萬曆也裝模作樣避而不答。
這時東廠提督陳矩走進來說:“皇上、朝鮮戰報。”
“哦、什麼事?你就念給朕聽,貴妃、皇妹也不是外人。”
原來兵部侍郎揚鎬上任遼東經略後,命令副總兵祖承訓帶領五千人馬和500人朝鮮軍越過鴨綠江,南進朝鮮內地,祖承訓一路未見倭寇蹤影,便大起膽子向平壤開進,竟然衝進平壤城內,祖大訓以為大功一件,正在高興伏兵四起,祖承訓親兵和家丁拚命護著他衝出平壤城最後隻身一人回到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