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小山村的山腳下,一個瘦小的身影把找到的婆婆丁放到背後的的竹筐裏,攏了攏薄薄的襖子,看著周圍沒有多少植物的山坡長長呼出一口氣。
這個瘦小的身影是一周前穿越到沐蕁這個農家女身上的現代人。從一個現代成年人變成一個十二歲的山村女童,其中的落差大概隻有她本人才能體會到。
沐蕁長期的營養不良導致臉色蠟黃還有些凹陷,但她的五官倒是不錯。細長的眉毛猶如彎月,大大的杏眼濕漉漉的,小巧挺拔的鼻梁十分的精致,就是身影在偌大的山前她顯得格外單薄。
側頭看到背後的竹筐裏薄薄一層幹癟的野菜皺了皺眉毛,抬起頭看看天色估算一下時間差不多該回去了。
快入冬了,天氣開始變涼,身上的薄襖根本擋不住冷風。冷風不停的從領口袖口灌入,縮了縮脖子,順著小路匆匆往回走。
錯落著幾十座土房的小山村就是杏花村了。
沐蕁的家在村子的邊角,不大,很是破舊,土房周圍圍了圈籬笆,把不大的院子圍了起來。裏麵還有個小菜園,剛種下不久的白菜蘿卜已經發芽了。
沐家是沐爺爺年輕時帶著奶奶從南方遷到北方這一代的,沐爺爺在做赤腳大夫,村裏和附近幾個村子有小病痛都是找沐爺爺。直到那年沐爺爺去上山采藥發生了意外,奶奶臥床不起。
五年前,戰亂,沐爹爹還沒見過未出生的沐陽就被抓去當兵了,了無音訊,村裏回來的幾個人都說他死了。沐蕁娘李氏發現兩歲的沐陽常常一人自言自語,兩歲了還不會走路。鎮上的大夫說他是個傻子,李氏覺得這家沒有指望了和別的男人跑了。
李氏一走這個家就剩下兩歲的沐陽,九歲的沐蕁和臥床的沐奶奶。村裏人都說沐蕁是個災星,她出生後家裏就災禍連連,村裏也沒人和沐家有所交集,萬幸倒是沒人把她們家趕出村子。
說起來沐蕁也挺可憐的,全家的重擔全壓在了年僅九歲沐蕁的身上。好在沐爺爺生前還教沐蕁了一點醫術,識了不少草藥,這三年沐蕁去山裏挖些藥材賣給小鎮的一家藥鋪,沐奶奶也會讓沐蕁去繡紡接著繡活。
遠遠的就看見自家小弟蹲在院子門口的桃樹下,不知道在看些什麼。
“陽陽,你在做什麼?”摸了摸小弟的頭。
說起來沐陽都快五歲了,看起來卻像三歲的小蘿卜頭。其實沐陽長的也挺可愛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就是太瘦了,臉還沒她巴掌大呢。
沐陽根本不鳥他,沐蕁掰過他頭認真道:“陽陽你在做什麼?”
“搬家。”沐陽愣愣的指著地上的螞蟻。
呃……沐蕁語塞了。“那陽陽乖乖的不要亂跑。”
沐蕁摸摸他頭轉身進了院子喊到:“奶奶我回來了。”
“蕁兒回來啦。”裏屋傳來奶奶的應答。
“恩,我先做飯了。”說著進了耳房做的廚房。
廚房裏麵隻有一個灶台,一個裝碗筷的破木頭櫃子,牆角還堆放著幾個番薯和幾個幹癟的土豆。
找了個盆子把野菜放進去,又從水缸舀了些水,洗菜。拿了兩個番薯切小,看著裝糧食的缸皺了皺好看的眉毛,僅有的一些玉米麵也見底了,要去鎮上買糧食了。
抓了把玉米麵放到滾燙的開水裏,把切好的番薯放進去攪了攪,翻出家裏的鹽罐子,把粗鹽撒了一點在焯好的野菜上隨便拌了兩下今天的晚飯就做好了。
堂屋的木桌上是一盆番薯玉米糊,一盆野菜和一小蝶很鹹的鹹菜。鹹菜鹹是鹹了點味道勉強還過的去,至少比那盆野菜好吃,野菜雖然不好吃,但也能填飽肚子,總比饑餓難以入睡的強。
沐蕁拿了四個粗瓷碗過來盛飯,給奶奶把飯菜送到奶奶房裏時奶奶還在繡花:“奶奶吃飯了。”
看到奶奶繡好的帕子時不禁感歎:古人手真巧啊!這帕子在現代能賣不少錢,在古代卻隻賣十文錢,好些的倒是能賣十二文錢,一塊素手帕都賣一文呢。
“奶奶我明天去山裏在多挖一些藥材。”
“小心一些。”奶奶長歎一口氣:“都是奶奶被本事,拖累蕁兒了。”
“奶奶別這麼說。”
沐蕁端起碗就著野菜和鹹菜兩三口吃完了。
刷好鍋燒了些熱水洗漱後再把屋裏收拾收拾才算把一天的活計幹完了。
古代農村的晚上也沒什麼娛樂的,早早的沐蕁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