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格萊斯頓說,“你再看看那本書左邊的一本,也是由一位出生於鄧弗姆林的人寫的。”尋著他的指引,卡內基竟然找到了自己寫的一本《一個美國人的馬車之旅》,當他剛要拿這本書時,樓梯上發出了一陣像風琴般莊嚴的朗讀聲:“如同伊斯蘭人的聖地、佛教徒的聖地、基督徒的聖地一樣,鄧弗姆林就是我的一切。”這是《一個美國人的馬車之旅》書中的一小節,是卡內基結束英國南部之旅,乘坐馬車即將到達故鄉之前,看到故鄉風貌那一瞬間的感想,所以便把它寫了下來。但是這本書出版時,卡內基和格萊斯頓並不相識,這本書當然不是他贈送的,於是卡內基便問格萊斯頓這本書的來曆。

格萊斯頓說:“當時我還沒有見過你,是聽別人告訴我說這是一本好書,我就去買了一本。看起來實在令人感動,尤其你讚美鄧弗姆林的事,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永遠也忘不了。”

經過推算,格萊斯頓看這本書應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卡內基真佩服他的記憶力。同時,身為一個英國人,格萊斯頓對祖國的熱愛使卡內基感同身受。

1887年6月,在維多利亞女王即位50周年慶祝會那一天,卡內基和妻子被邀請去參加一個以格萊斯頓為主賓的晚宴。當時為了慶祝偉大的女王即位50周年,街道上擠滿了群眾,每一條馬路都人山人海,他們不得不走下馬車步行,好不容易才擠到會場。席散回來時,他們也一樣不能駕車,隻好步行回家。在路上,同行的人聽到一棟建築物中傳來了吟詩的聲音,吟得那樣低沉。卡內基聽出了是格萊斯頓先生。

於是他們就一起走向那棟傳出聲音的建築物,果然發現格萊斯頓在那裏。當時他把外套蒙在頭上,看到卡內基等人走進來,才趕忙取下來。大夥問他:“這麼晚了,你在這兒做什麼呢?”

格萊斯頓很難為情地回答說:“我把妻子送回家後,自己又出來了,因為我很想看看國民是何等地敬愛自己的女王。”

接著他又說:“年輕人不要這麼晚還在外麵徘徊,快回去睡覺。快去快去!”

這位已經年逾80歲的老首相,還像一個天真的少年一樣,回想起來,這份友情真是彌足珍貴。

卡內基另一位故友就是斯賓塞。20世紀後半期,斯賓塞曾給人類的思想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他不但是一個哲學家、社會學家,同時也是孕育新進化論哲學的人。1882年,斯賓塞和卡內基搭船從英國利物浦港出發,駛往紐約。那時由於卡內基經常旅行,所以負責照顧將要到美國訪問的斯賓塞先生。

有一天他們一起進餐,斯賓塞發現服務生送來的乳酪和他剛剛點的不一樣,便生氣地大罵:“不,不!我點的不是這種乳酪,你這個笨蛋。”這段小插曲過後,他們談論了很多事。當他們談到和名人第一次見麵,對方是與自己想象中相同的人多,還是與想象中完全相反的人占多數的問題時,卡內基說:“和我想象中不同的人比較多。”

“噢?你對我的看法也是一樣嗎?”斯賓塞很吃驚地問。

“當然!”卡內基說,“尤其是你!我本來以為你對任何事都很超然,是個像佛陀一樣能夠冷靜思考的哲學家,卻沒想到隻為了一片乳酪,你就會發脾氣。”

聽卡內基這樣一說,斯賓塞哈哈大笑。

斯賓塞先生很喜歡聽有趣的故事,並且很愛笑,他對於有關美國的事也很感興趣,所以卡內基就向他講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而斯賓塞也會講很多故事給卡內基聽,其中就包括關於愛默生的一則小故事:

據說有一次愛默生應邀參加演講會,談起廢止奴隸製度的問題時,被聽眾轟下講台。他孤單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肚子的氣實在無處發泄。當走到家門口,打開木柵門時,他抬起頭來從灌木樹葉的間隙看見了滿天的星鬥,一肚子的怒氣就煙消雲散了。他感覺到無數的星星一閃一閃地發著光,好像對他說:“怎麼啦?為了這種芝麻小事就生氣,你是那麼可憐的小人物嗎?……斯賓塞的這段話對卡內基觸動很大,從此以後,每當卡內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就用“你怎麼啦?為了這種芝麻小事就生氣,你是那麼可憐嗎?”來安慰和鼓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