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不遂人願(1 / 3)

薑麒忙著籌備屯田署,一心抓內政,著剛送走許攸,似乎就將答應出兵之事忘得一幹二淨。

可薑麒忘記了,把自己的話當了戲言。忙忙慌慌而回的許攸卻沒有不上心,緊趕慢趕著一回河內,都來不及梳洗,便風塵仆仆的求見袁紹。

也似乎印證了薑麒一句烏合之眾,剛剛擔心董卓大軍會進攻河內的袁紹,當得探馬報董軍並未東進後也便放鬆了下來。

當許攸火急火燎而來之時,袁紹竟正與眾幕僚飲宴、賞舞,還好袁紹尚知輕重緩急,當即屏退歌姬,相迎許攸。

“子遠一路辛苦,可成說服伯孝賢弟出兵抗董……”禮賢下士一直都是袁紹的做派,眾人麵前自有作態,當即迎上許攸挽手急切道。

“攸不負主公之托,以三寸之舌說動易陽侯,如若主公願意,不日易陽侯可舉兵十萬相助主公……”盡管心中不確定薑麒是否會出兵,可許攸卻又不能言自己無功而返,麵對袁紹的急切,當環視眾人時,朗聲言出自己早想好的說辭。

“十萬……”很顯然許攸一言驚豔四座,在座者,皆袁紹智囊,聰慧之人無數,他們早就盤算過薑麒,可卻誰也沒想過,薑麒能答應出兵如此之多。要知道,眼下聯軍多者方三五萬而已!當即著一數字便驚的四下議論紛紛,有興奮的,更有不可思議的。

當然也有冷靜者,當即便提出疑問:“子遠兄可成聽真切,薑易陽真的答應出兵十萬,可從我們探報上得知,並州兵馬不過十萬出頭,怎麼可能有如此多兵馬討董??”

“主公麵前,攸怎敢狂言,兵馬之事乃大事,易陽侯卻是如此言,不過是否有誇大?攸也不敢擔保,畢竟如眼下聯軍也號百萬,可實際不到一半。”找有預料別人不信,許攸無懈可擊的回答道。

“聽聞薑麒在並州大舉募兵,再加上原來太原、上黨降卒,十萬之數並非不可能……”比之大多數人對十萬之數的不可思議,與薑麒對壘過,多少有些覺悟的張楊,沒有太糾結,隨後說明道。

聽及張楊分析,左右頜首表示讚同,更何況薑麒人品一直不錯,當即便有拍馬屁者附和道:“恭喜主公,喜獲大軍,有薑家軍如此之眾,定能助主公攻入洛陽,剿滅叛逆……”

“恭喜??似乎此言過早了,諸位可否想過,如若薑麒真出兵十萬,他所轄兵馬便是眾將軍之首,如若那樣?主公今後將於何位?”當眾人還沉靜在援軍的歡喜中,以前在何進府中便對薑麒不喜的陳琳潑了盆冷水。

“能如何??主公乃眾人推舉的盟主,哪怕眼下薑麒附和討董,可他最多算第十八路軍,當同聽主公調遣,能如何??”對於陳琳的擔憂,作為袁紹的大侄子,這些時日水漲船高的高幹表示不服,隨後不以為然道。

“元才想的太過簡單了,薑麒其人,一向自視甚高,當年大將軍當麵他也不放在眼中,更何況眼下聯軍中無論是主公、袁公路將軍、孫文台將軍,還是陶恭祖將軍,皆曾在旗下就職。如此情況,薑麒入營會甘於人下,主公最好早作打算。”聽及高幹的一廂情願,陳琳雖然沒有鄙視,可卻不留情麵的繼續道。

“孔璋所言,確有道理,薑易陽自領軍以來,一向都獨為一軍,曾聽聞在長社之時,便因歸屬問題與朱公偉將軍鬧的不快,後來跟了皇甫將軍,也是一直自成一軍,從未被人差遣過。恐怕還真如孔璋言,主公著盟主之位……”早在探討請薑麒出兵時,眾幕僚多少都有過眼下問題的糾結,可當時事情緊急,都沒有太過顧及,此刻聽著陳琳的言語,逢紀也提醒道。

“哈哈哈……諸位之意,紹知道。不過大家是多慮了,我袁家世受皇恩,要是沒有先帝提拔,紹也不可能有今日,眼下董卓叛逆竊取江山,是何其危機之事,紹為人臣,怎還能顧及個人得失!紹當初得盟主,也是天下義士以為紹能排除萬難,再興漢室。眼下能有更合適之人帶領大家抗擊董賊,紹自然退位讓賢。更何況伯孝乃紹之好友,又是我大漢上將軍,紹有何不願意……”眾謀士言語,袁紹一直聆聽,麵色漸冷,很顯然陳琳之言刺痛到了他內心的驕傲,可眾目睽睽之下,他又不能言語相駁,畢竟大家都是以大義之名,他怎敢被人以為貪婪虛名,臉色流轉中,當即違心的說出了冠冕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