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劉辯之殤(1 / 2)

公元一八九年,己巳年,中平六年、光熹元年、昭寧元年、永漢元年,光聽年號便知著是多麼熱鬧的一年,帝位交替、朝政混亂。

著一年,大漢皇帝劉宏死了、大漢皇後何氏死了、大漢太後董氏死了、大漢大將軍何進死了,權傾朝野、遺臭萬年的十常侍也死了。

著一年,西涼在亂、並州在亂、幽州在亂,就連司隸都不太平。

著一年,董卓入京了,袁紹走了、曹操走了、薑麒也走了。

也是從著一年開始,大漢走向末路,梟雄紛紛粉墨登場。袁紹募兵渤海、曹操募兵陳留、袁術募兵南陽……薑麒更過分,盡目無朝廷,私自出兵占領並州全境,以成割據之勢。由此可以預見,新的一年當更加熱鬧。

公元一九零年,庚午年,新帝劉協登位之第一個新年大朝,如期而至。憶往昔,新年大朝乃宮中最熱鬧之時,特別是靈帝時期,哪怕再懶惰,劉宏也會抽出百忙,接受大漢百官、天下公侯、四方屬國來朝之賀。

可今方一年,天翻地覆,今年的大朝沒有了諸侯入朝,沒有了上計使蜂擁,更沒有四方屬國來賀,就連參加朝會的官吏,除了在京的,就隻剩涼州和司隸有到。

要非說還是有給董卓麵子的,恐怕就唯上京告狀的喪家之犬,南匈奴人派來了右賢王劉豹湊了個數。整個朝會很是寒摻。

當然比之寒摻,當董卓胯劍入殿,寒顫著的天子更想今天沒有這個朝會。

還好新年喜慶之時,沒有血光渲染宮廷,一切平安度過。朝會之上昭告天下,新年更改年號為初平,是為元年。

可如今天下大亂,永漢就能永為漢?初平就能太平嗎?不可能。

著才新定年號沒幾天,一份號作三公移書,從東郡發出,傳驛州郡。檄文痛陳董卓罪惡,天子危逼,企望義兵,以釋國難。

檄文所到,各郡響應,義兵四起,朝著洛陽而去。

隻是不想,原本號召義兵入京勤王之文,卻成了廢帝劉辯的一份催命符。

永樂宮位於北宮中軸線以北,乃大漢太後居住之所,不過隨著近兩任太後皆居嘉德殿,如今永樂宮破敗的多。今日或許還能讓人記起,莫過於此還囚禁著廢帝劉辯。

作為昔日的天子,劉辯可謂生不逢時,幼時便被父親不喜,長大後又被舅父利用為傀儡,著還沒享受幾天帝王的榮耀,就恥辱的寫入大漢曆史。

不過眼下大漢混亂,對於心無大誌的劉辯來說,或許走下帝位並非皆是壞事,哪怕被囚禁,每日卻有愛人相伴,比之日日如履薄冰的胞弟,以好太多。

可就是如此吝嗇的平靜,劉辯想擁有也是奢侈,當一人出現在永樂宮後,他最後的時刻到了。

李儒,郎中令,董卓之心腹,今日他奉嶽父之命,將行一秘密之事,雖然不願,但他卻不得不依照行事,誰讓他是最適合之人哪。

“殿下……聽聞近來殿下身體不適,相國特讓太醫製此藥,此藥服之,可避邪惡……”

李儒何人,劉辯知道,更痛徹心扉,數月之前,也是他,同樣的瓶子,同樣的話語,他最親近的母後被鴆殺,沒想今日輪到了自己。

“辟邪……汝著叛逆,當孤是小孩否!孤沒病,著是想殺孤罷了!孤不喝!”

“殿下此可由不得你,如若不肯,微臣可就隻有無禮了!”成王敗寇,盡管受儒家道學,忠君愛國,可常年與胡人交道,早充滿狼性,一聽懦弱之人還敢反抗,李儒當即拔出了腰間之刃。

相勸不成,凶相畢露,哪怕劉辯有勇氣拒絕,可說到底他還是個十五歲的孩子,當見利刃當即就嚇癱了。

“服侍弘農王飲藥……”一見劉辯輕易被嚇倒,李儒冷哼了一聲,心嘲著就是大漢曾經之主,隨後冷冷道。

“喏!!”不比還讀過書的李儒,左右護衛,可是正經的粗人,他們也知道今天的使命,一個抱拳就要動手。

“慢……”原本還想做掙紮,可當見魁梧的甲胄走向自己,劉辯終於明白了母親的無奈,最後皇家的尊嚴又促使他,不能沒有臉麵:“孤曾是天子,當有天子顏麵,讓孤與唐姬、宮人宴別……”

人之將死,其悲動容,哪怕是個毒士,李儒也大發善心,甚至出人意料,一愣後猶豫著行了個禮:“……殿下莫怪,微臣也情非得已……”

人生之苦莫過訣別,哪怕霸王有逆天之能,卻也敵不過命運,劉辯認命了,誰讓他生在皇家,主仆痛哭、恩愛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