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閹黨末路(2 / 2)

當控製南宮,袁紹當即命令關閉宮門,派兵捉拿宦官,不論老少,一律殺死,一晚二千餘人斃命,因未長胡須被誤殺者,比比皆是。

步步推進,袁紹乘勢率軍進攻,掃蕩宮禁,更有士兵爬上端門屋,向宮內衝擊。

也因來的太快,於朱譽門下,趙忠、孫璋、夏惲等閹宦先後被俘。

麵對好不講理的士兵,哪怕曾經權利滔天,百官畏之如虎狼。然結局卻隻有一個,亂刃分屍。

隨著趙忠等大太監被殺,南宮即被攻占。順之清除閹黨的時間開始了。首先倒黴的自然是張讓任命的河南尹和司軼校尉。

當即袁紹與他輔政的叔父袁隗假傳聖旨,召來樊陵、許相,斬之。

不但與閹宦有靠的大臣受到誅殺,殺紅眼的吳匡,更是把屠刀指向了何進的弟弟何苗。

吳匡一向就怨恨何苗不與何進同心,更是懷疑他與宦官有勾結,於是號令軍中言;‘殺死大將軍的人就是車騎將軍何苗,是否要為大將軍報仇’

眼下何進部將都在哀傷何進慘死,隨即也不問對否,都流淚應‘諾’。

隨後吳匡率兵與董卓的弟弟,剛入京不久的奉車都尉董旻,一起攻殺何苗,將之屍體扔在宮苑之中。

一切順利,唯袁紹派去滅十常侍族人之士出現意外,不但無功,更慘死街道之側。

但十常侍族人,並沒逃脫厄運,不但被洗劫一空,房屋也是燒毀大半。族人、奴仆之屍體四處倒伏,活脫脫一副滅門之相。

得聽如此奇異之事,袁紹自然疑惑,但現在張讓未滅,不是徹查之時,唯將此事暫放一旁。

可卻不想,隨後發生之事,以讓袁紹再也沒有時間,去理會此奇異之案。

殺戮漸多,當丁原大軍入城協助之時,一切都亂了,不但宮中,就是洛陽城中百官、百姓都是人人自危。

特別是官吏,凡是曾經與十常侍關係密切者,無不擔心,下一個被踢開府門的就是他們家。

至於百姓,隨著朝廷秩序混亂,維持治安的執金吾丁原忙著攻打皇城,殺閹宦。原河南尹王允,因十常侍借著皇帝之令,新任了許相,現在他尷尬的很,也無名下令。

故趁火打劫之地痞流氓,乘機而動。無論是商鋪還是院落,被打劫焚燒不計其數,損失慘重。特別是囤聚糧食之所,更是無一幸免,當先被流民搶掠。

有護院、家仆者還好,得以周全。要是富裕又人寡者,那就倒了黴了,隻搶財物還好,如遇漂亮女子或反抗,那就著了秧。

而隨著愈演愈烈,原本還膽小者,見官府根本不管,甚至還有官兵都在街上搶掠,這下再也沒有王法了。

不過一天一夜的功夫,在官兵、暴徒、流民的光顧下,還算繁華的都城,毀於一旦。處處還在冒煙的屋院,都在哭訴著人間慘案。

京城受難,罪魁禍首張讓、段珪也未有好,雖然退守北宮,卻是困獸猶鬥,所謂的同盟者,根本就像從未存在過般,當宮廷不斷淪陷,哪怕不願,張讓也接受了失敗的命運,特別是見到同黨趙忠等人之頭後。

困守一日,大勢已去,最後放手一搏,張讓、段珪於庚午日,趁夜,帶皇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隻數十人棄北宮,從穀門而出,準備逃亡。

而隨著張讓、段珪逃跑,留下斷後的郭勝、張恭、韓悝等很快不敵,死於非命。郭勝等一死,昨日僥幸逃至北宮的宦官、宮人也難逃厄運。更有大量宮娥被亂兵擒走,流落民間。

小平津,古渡口。位於孟津關西北,乃渡大河之重要之所,當丁原燒毀孟津關渡口之後,此處便成了北上河北之地的必經之所。

當張讓、段珪、宋典等準備挾持皇帝出宮時便以想過,如今去長安過不了函穀,去河南過不虎牢,眼下唯有河東、河北二地還有希望。可一想到被薑麒哄騙,他們知道去了河東死的很快。

故唯有北上看看,能不能帶著天子投靠冀州牧韓馥。韓馥者雖是袁氏門生,卻曾是禦史中丞,忠心之士,可以賭一賭。

隻是命運呀!已經不在他們的掌控之中,當一眾幾十人,步行至小平津,迎著河風正想鬆口氣之時,突然亮起的火把,擊垮了他們的神經。

“張常侍!久違了……”火把亮起,密密麻麻的刀劍中,一匹黑色戰馬被簇擁而出,馬上白袍、少年很是威風。

“薑麒!!”被突然的明亮晃花眼睛,半響方才覺醒的張讓,咬牙切齒間,終於看到了心中詛咒兩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