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朝驚喜(2 / 3)

但不管如何,反正因為薑麒的事件,今年的洛陽新年是要比往年熱鬧一份。

、、、、、、、、、、、、、、、、、、、、、、、

可比之薑麒歸京,給京城帶來的這份平靜熱鬧,因為失去薑麒,大漢西邊,出現的那份熱鬧,卻是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

當那日查明漢軍換將後,邊章、韓遂終於鬆了口氣,盡管薑麒倒黴時間來的晚一些,但也總算天無絕人之路,這一天終於來了。

隨即,加派兵馬駐守金城門戶葵園峽,大有直指金城之意。

而此刻的金城隨著薑麒的離開,當初駐守的董卓已被調換,如今的守將,以成了當初平亂功勞不小的周慎。

至於董卓,因為戰功太紮眼,成了出頭的椽子。在薑麒走後幾天,獨領一軍,近三萬人馬出征先零羌。其意自然是想斷了邊、韓軍的退路。

而且著賊首北宮伯玉,當初就是帶領的湟中義從、先零羌造反,如若成功,不說重創,那張溫也可以對朝廷有個交代了。

當然如今賊軍大敗,張溫有此信心,釜底抽薪也算合理。但可惜太過意氣。薑麒當初如此氣勢,攜勝而來都不敢冒進。

如今天寒地凍,你一來就揮軍數萬,氣魄是大,但隨後的幾天,鮮血與生命告訴張溫,戰場不是誰都能上的,更何況剛剛換將,人心不附,哪有如此時刻出兵的道理。

就如同他力薦的董卓,剛到望垣縣便被羌人包圍,軍糧不足,形勢危急。還好董卓就不是吃虧的人,時刻都謹記著薑麒臨走時的四字‘步步為營’。

隨後,董卓讓士兵在渭水中假裝攔水修堤,對外宣稱是捕魚充當軍糧,實際上讓軍隊快速從堤下通過。等叛軍發現後,已經追之不及。

至於困守榆中的邊、韓軍也沒有閑著,本來就控製著入金城要道,如此大好時刻怎會放過,隨後借機,反將周慎軍的糧道截斷。周慎軍感到恐慌,丟棄輜重撤走。

勝負轉瞬間,著風雲變化,當即讓漢軍明顯的優勢喪失殆盡,本來穩操勝券的戰鬥,最後弄了個兩敗俱傷,誰都沒有再戰之力。

而且著說來也巧,當初薑麒費盡心機劫邊、韓糧道,讓敵軍無糧,如今漢軍也被劫糧草,著也是以彼之道了。

無奈張溫隻有退守,並快馬稟報京城,等待製裁。

公元186年。中平三年,新年歲首。當宮門大開,隨著禮官的一聲 “趨”,文武百官整齊有序地依次疾步前行,東西向分班排列,主殿德陽殿兩側。隨即每年一度的大朝開始。

新年大朝,每年一度,流程基本相似,先是歌功頌德皇帝文成武德一番,隨後總結年度大事,各地上計使帶上“計簿”接受皇帝‘受計’。而剛剛回京的荀攸也光榮的成為了其中一員,代表西河、溯方受計。

最後便是皇帝最喜歡的環節,接受公卿將相、大小百官及地方各州郡長吏、諸少數族酋長、使臣奉貢進表拜賀。以及地方州郡的朝貢之物,每人每年六十三錢的“獻費”。

不過,今年有一大臣很不識禮,當劉宏正眯著眼睛看禮單的時候,一聲長長的奏報,打斷了一切的平靜。

當眾臣側目間,一滿身風塵,鎧甲上還沾染血跡的鴻翎信使,在奔入大殿後,隻說了一句涼州急報,便暈了過去。

隨著羽林衛將暈倒之信使抬走,剛剛還滿麵春風的劉宏,臉白了,那樣子直嚇得一旁最近的何皇後,趕緊上前又是攙扶又是撫胸口散氣。

終於!在深吸兩口氣之後,劉宏咆哮一聲擲出了手中奏本:怒吼道“該死的胡狗……”

“臣萬死……”天子震怒,群臣跪伏,誰人能料到,新年大朝還有如此一幕。

“陛下息怒,今日是新年,該是高興之日,可別氣壞了身子!”見群臣都莫名其妙的跪伏,劉宏一旁攙扶著的何皇後小心勸服道。

“都看看吧!看看我大漢數日前發生了何大事!!!”氣也氣了,劉宏擺手讓何皇後讓開,隨即穩座道。

聽及劉宏之言,跪著的眾臣相互看看,隨後大將軍何進起身撿起了丹鼎之下的奏折。

一目十行匆匆讀完,何進當即明白了劉宏的憤怒之源,無疑奏報中的一字一句都刺痛著神經。

奏本相互傳閱,很快殿上之臣都知道了,西涼戰事又起,張溫還吃了敗仗的消息。不過在知道後,不少人不免疑惑,著張溫本是八麵玲瓏之人,為何此次會如此不長眼,又不是打勝仗了,報的如此高調,時間如此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