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永遠如流水,抓的越緊溜的越快,前方戰事吃緊,也容不得薑麒多待,很快出征的日子到了。
大漢中平二年,八月壬申,一大早薑麒在母親的擔憂中告別親人,帶著一隊儀仗與典韋向北宮後的夏門而去。
或許是知道眼下天下局勢嚴重,天子劉宏怕薑麒不盡力,居然破天荒的早起前來參加祭旗。
夏門外,薑麒一馬當先於眾將外,騎著高大的黑風,一身淡黃色的麒麟甲,加上白色戰袍,在晨光的承托下顯得威風凜凜。
此刻在其後麵,各部以校為方陣分列兩旁,步騎合萬,在三天的時間裏盡管薑麒不要求這支剛剛湊齊的隊伍令行禁止,但方陣的氣勢還算展現些許,尤其在四千餘騎兵的承托下,看上去還有那麼一回事。
眼看時辰將至,一支華美的儀仗出現在了城樓前,整個儀仗前麵中黃門開路,接著擂鼓喧天,聲響中一輛八騎駿馬拉著的王車悄然而至。
馬車停穩,很快身著祭服的天子帶著一名孩童,在百官的陪同下從馬道走上了門樓,見此薑麒不敢耽擱率先下馬上前,眾將跟隨於後。
望著門樓上簇擁著的天子,薑麒俯身道:“微臣車騎將軍薑麒,率西征將士拜見吾皇,請必須下令出征、、、、、”
“準、、、來人賜酒、、、、”天子聞言,眺望城下的金戈鐵馬一時還有些指點江山的味道,隨後激動中虛扶道。
“賜酒、、、”天子下令,傳旨的張讓那鴨公聲當即傳遍全樓。
隨著令下早已備好的美酒,在侍奉的太監忙活中快速跑入等待的眾將麵前。
見薑麒接過酒碗,天子意氣風發的鼓舞道:“今西涼小兒不知王恩公然反叛,朕發兵擒之,在這裏預祝愛卿凱旋、、、、”
“弟子也在這裏祝太傅馬踏胡騎,早日凱旋、、、、”隨著天子之言,幼稚的劉協也高興的大聲喊道。
“請陛下、王子放心,臣在這裏發誓,不退胡騎誓不還都”,作為領軍之將薑麒眼下就是軍魂,對於天子的囑托薑麒幹脆道,說著便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隨後“啪”的一聲將瓷碗摔在地上。
“不退胡騎誓不還都”隨著薑麒動作,下麵的將官也有樣學樣附和道,聲勢直衝雲霄。
“三軍聽令,劍指西涼、、出發、、、”祭旗基本完成,薑麒身形一轉看著良莠不齊的將領下令道。
大纛揮動,跨上戰馬薑麒深深回望了天子一眼,其實這時的薑麒還是對劉宏心存感激的,必定是劉宏在一年內將他從無名小卒提到了位比三公的車騎將軍,不管薑麒心中如何不滿,麵對知遇之恩,在這場關乎朝廷生死的戰役中他必須勝,哪怕馬革裹屍終不悔。
“協兒,看到了嘛,這就是我大漢第一戰將,如果以後你用的好,你所建的功業定不下高祖、武帝、、、”劉宏看著遠去的大軍小聲說道。
“父王、、、”聽著父親之言,還幼稚的劉協有些不明白看向麵前父親變得憔悴的身子。
“要是朕再年輕十歲就好了”對於兒子的疑問劉宏倒是沒有解釋,隻是挺了挺腰自嘲道。
隻是劉宏在感慨歲月之時,他仿佛忘記了他才三十出頭,如若勵精圖治還來得及。
、、、、、、、、、、、、、、、、、、
大軍出函穀關,過弘農郡一路急行軍,隻三日就到達了長安的潼關,一過潼關便是長安地界,過了潼關,薑麒仿佛見到了當初過虎牢的景象,潼關外雖沒有餓殍遍地,但隨著叛軍壓境,逃難之人幾乎堵斷了關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