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家軍回到京城隨著步入正規化,這些日子士兵、各級將官的配置、兵器都出現了或大或小的變化。
首先經過各級調整,以及從薑家抽掉出來的族兵,薑家軍上下已經達到了一萬八千餘人。各營中配置人數也略有不同,有些軍營千人為一營,有些千五為一營。
每營皆設校尉,在千人營中分為三曲每曲設軍候,每曲下攜二屯設屯長,各屯有三隊設隊率,一隊有三什設什長,其中取消的什下設的伍這個最小單位,伍長保留協助什長帶兵。
另外在調整中,薑麒開創在各階層將官手下都設副職,以防戰時將官一擔戰死大軍潰退的現象出現。並且薑麒的雙配對於快速擴充軍隊埋下了便利,這也算是薑家軍的一項創舉。
另外在各階人數上的配備,薑家軍也其餘漢軍有很大不同,其中從每什開始人數再不是以前的十人,而是十二人。
之所以增加兩人,主要是為了實行新完善的三菱戰術而實行了。三菱戰陣,顧名思義便是三人配合組成一陣型,主要適用於混戰之時士兵之間的相互配合。
並且在出戰太平道之時已經得以驗證,著一戰陣確實是在散兵混戰中,可以發揮十分強大的殺傷力。
什之上,三什組成一隊,每隊設置正副隊率,另外加兩名傳令兵、一名號手,合計四十三人。
三隊合一屯,設置正副屯長,再加五名傳令兵、一名號手、一名文書、一什親兵、一什火頭兵、一什醫護兵,合計一百六十八人。
而每屯配備火頭兵,主要是為了讓每名士兵都能最快的吃上飯,至於醫護兵,也同樣是為了讓士兵得到最快的救治。另外新添加的文書,主要是方便士兵書寫家書,以及其他抄寫事物。另外改編後的屯,也成為了戰場上的主戰個體。
在曲的配置上,基本也和屯差不多,每曲有正副軍候兩人外,加傳令兵五人、號手一名、文書一人、一什親兵,取消了火頭兵以及醫護兵,合三百五十五人。
最後由三曲組成一營,在營中的配置要比屯、曲複雜的多,除了有正職的校尉、副將司馬外,還有一隊親兵四十三人、三到五名參軍事、一什火頭兵、一什傳令兵、一什的鼓號手、一什護旗隊、一什執法隊、一支五十人的醫護隊、一隊四十三人的斥候以及主簿、倉曹、兵曹、軍正等林林總總十多人。
所以雖然號稱千人的一營,實際人數卻在一千二百人左右,一般情況下薑麒也是讓府庫在千人營的軍餉、物質,都是按照一千三百人供給。
至於千五百營,從上到下人員配置基本與千人營相同。而多出的幾百人,主要是這些營是薑家軍的主力營,為了保持戰鬥力才多增加了一支預備軍,人數並不多,也就一曲人馬三百五十五人。
這多出來的一曲營雖然是預備營,但要求上兵員素質並無有半點消減,當然所有待遇以及訓練方式也完全相同 。
如今在薑家軍近兩萬人馬中,包括有騎兵五營約為八千人。騎兵包括薑麒的麒麟衛,關羽的越騎,張飛的豹騎,趙雲的雲騎,以及新組建的顏良的虎騎。騎兵中除麒麟衛外,其餘四營皆為一千五百人。
在騎兵配置中薑麒對士兵兵器、鎧甲以及馬匹都作出了調整,其中所有的西涼、大宛出產的快馬,全部調配給了麒麟衛、豹騎、雲騎三營士兵使用。
這三營士兵,除了麒麟衛士兵穿戴的是禁衛騎兵的全身甲外,豹騎、雲騎二營士兵鎧甲皆做了最大消減,不但馬匹除去了所有護甲,而且士兵也都隻穿了半身皮甲。
豹、雲兩營士兵整個人除了自身體重外,全身上下兵器加起來也不過十多斤比原來少了一多半,如若再算上馬具的重量,一套裝備最少少掉了四十斤。
對於以速度取勝的騎兵而言,這無疑是最大的優勢,當然實際如何,這就要在交給戰場檢驗。
至於兵器方麵,包括麒麟衛在內所有士兵除了攜帶一套弓三十支箭外,也都隻帶近戰使用的一把繯首刀、一個輕便的圓盾以及護身短刀。
騎兵衝陣除了速度靈活取勝外,力量的殺傷力自然也不可小窺,其中在集團衝鋒時最為明顯。故此在減少了豹騎、雲騎重量之時,越騎、虎騎自然也就要加強重量。
此二營在調出速度快的西涼、大宛馬後,補上了耐力十分出色的並州、鮮卑出產的戰馬。此二地出產的戰馬雖然矮小許多,但它的負重、耐力以及飼養、溫順上都優於西涼、大宛戰馬。也因為此在戰馬選擇上,大漢的騎兵很多都願意使用此二地的戰馬。
當然也因為並州馬好飼養,在大漢軍營中這並州馬數量是最多的,故而哪怕是薑麒想給著三千士兵配上一人雙騎,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最後考慮到糧草問題,薑麒隻給兩營士兵配備一人單騎外,再多加了五百匹用來馱負厚重鎧甲的備用戰馬。
至於為何兩營要單獨用戰馬馱鎧甲,皆因越騎、虎騎使用的鎧甲全部是新打造的鐵甲,不但士兵全身從上到下皆被鐵甲裹覆,就連戰馬也都披上了厚厚的皮甲,馬頭、馬頸這些重要部位更是加上了鐵甲。不但如此,戰時騎手間還要用鐵鏈三兩相連,隻有鐵鏈接口處用麻繩連接方便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