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鎮北將軍這一突如其來的高位,並未衝昏薑麒頭腦。在接過大軍帥印後,薑麒並沒有按照聖旨要求立刻北上,進攻黃巾軍最後的據點’下曲陽’,反而開始修整部隊。
薑麒之所以休整,有他的想法,如今天氣慢慢開始變得寒冷並不適合行軍,眼下完全占據優勢的漢軍,沒必要逼得張寶狗急跳牆。
隨即薑麒一邊派出探子探聽下曲陽情況,一邊讓細作擾亂敵軍的軍心。
打下廣宗斬殺張梁後,薑麒知道下曲陽的戰鬥不會如廣宗這般艱難,此刻最該做的該是掃清周邊的餘敵,給張寶一個威懾,如若能逼得其投降兵,不刃血是最好的結果。
當然如今黃巾大勢已去,就是張寶想死扛,他的手下也不一定有如此決心,畢竟廣宗十萬大軍的下場,他們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薑麒接管大印,如今他手下雖然有十萬大軍,但眼下並不能都帶走。整頓大軍中,除去董卓要帶走的數千並州步騎,還有一些不能成軍的各地輕壯、親兵,最後薑麒計劃抽調組成一支三萬人大軍。
或許別人不理解薑麒為何在大戰之前大力削減兵力,但他們怎麼知道薑麒的野心。
之所以如此,薑麒更希望這支大軍將來成為他自己的力量,平亂中他已經感覺到經過這黃巾一亂,雖然看是平息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大漢根基已經被動搖。
無論是出於自保還是為了眾兄弟,薑麒都不可能放過眼前擴充實力的機會。
此次整軍,薑麒計劃收編騎兵五千、步兵二萬五,這些精銳步騎年齡最大者不超過二十五歲,弱冠者為佳。
並且此次整軍,薑麒決定所有部屬,隊率以上的將官一個不留,至於新任將官,將從原來跟著他的手下優先提拔。整軍之時除去挑選出來的三萬精銳,其餘人馬會分為數十個營,隨時準備接管冀州個郡縣轉為郡兵。
五千騎兵中,薑麒調撥出薑興那曲三百越騎營士兵,加上自己的親兵以及數百各騎兵營優秀騎士,組成了一支近千人親兵營,取名麒麟衛。
另四千騎兵分成三營,其中關羽用原越騎中的一曲,重組越騎營並親自擔任統領,人數仍然保持原來的近千人。
另外兩營騎兵,分別由張飛和趙雲統領,但人數卻加到了一千五,分別取名豹騎、雲騎。兩營比起越騎,皆算輕騎,不但戰馬褪去了護甲,士兵的鐵甲也換成了皮甲。
這樣的騎兵防護能力減弱了,但速度卻變得更加靈活多變,與草原騎兵有著相同之處。
當然著五千騎兵主要都是被用作親兵使用,在戰時幾人還要統領步兵。
自然一直作為步兵統領,與三人合稱五虎的童飛、徐晃,也組建了一支千五的親兵營。營中士兵皆由他們二人親自挑選,薑麒也同樣為他們分別命名靠山、破陣。
至於薑麒兩個兄弟薑興、薑風,雖然還在養傷,但已經確認為一步兵營校尉,不過都隻是千人營而已,薑麒委以其二人重任更多的是鍛煉,還沒有指望他們能打仗。
他們的步兵營並沒有名字隻編號,為步兵第三營和第七營,至於每一營統領的官職皆為都尉,當然這些步兵營的這個都尉,與朝廷封賞的趙雲幾人騎都尉差多了。
在休整七日後於十月末,薑麒大軍終於再次出動,當先薑麒以關羽為將,領騎兵本部、步兵五千、另五營郡兵,合計萬餘,開赴廣平掃清廣平郡殘敵。
接著徐晃帶領同樣的人馬出兵清河郡,童飛出征安平郡。最後趙雲隨同钜鹿太守郭典,帶兵三萬為前軍收複钜鹿。
至於薑麒,則帶領張飛等其餘近三萬人馬為後軍,押運糧草。
此次行軍,薑麒為何不帶兵親征,除了鍛煉幾位兄弟,也是因為這些日子營中的雜事,將他煩的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幸好他還有個剛剛辟為長史的荀攸為之分憂,不然就是不眠不休都忙不完。如此一來也讓薑麒迫切的希望,荀攸的書信有回複,可以找到人幫他分憂。不過那書信仿佛石沉大海一般,沒有激起半點水花。
當然比起這些雜務,有一個人更令薑麒煩惱,那便是早、中、晚必到中軍一趟的那個‘皇親國戚’劉玄德。
可你說你個劉玄德,你來就來吧!也不知道他那裏來的那麼多眼淚,每次來皆哭的一塌糊塗。到後來,薑麒隻要聽到他的聲音,便渾身上下都在打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