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雖然在外麵是個一貫優雅從容,泰山崩於前而麵無異色的一代名相,但回到家裏卻也是一個地道的妻管嚴、好老公,而他的夫人清談名士劉惔之妹劉氏在曆史上也以善妒聞名。
與曆史上許多文人一樣,謝安早年在高臥東山的時候,也有攜妓出遊的愛好。後來,他東山再起後,因政務繁忙,才逐漸戒了這口嗜好。所以,在這則《世說新語》的故事裏,他的老婆劉氏為了不讓他老毛病再犯,才放下了帷幕,好讓老公眼不見心不煩。
當然,關於謝夫人劉氏的善妒還有一則更聞名的故事。雖然,此則《妒記》的故事演義成分頗大,但影響也極大。膾炙人口的成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便出於此。
《妒記》中記載,謝安與當時一般的士大夫相同,也頗好聲色,也有三妻四妾之想,但懼於老婆劉氏的河東獅吼,不敢親自開口要求納妾,便請了侄子、外甥代為遊說。謝安的子侄們接到這個艱巨使命,也不敢在嬸嬸麵前單刀直入,直奔主題,而是顧左右而言他,拿《詩經》裏的《關雎》、《螽斯》說事兒,旁敲側擊說什麼《關雎》、《螽斯》中也宣揚女子有不忌之德,言下之意就是讓嬸嬸應該遵守婦德而不要幹涉謝安納妾。
聽到子侄們綿裏藏針的言辭後,劉氏也不以為然,說:“那麼《關雎》、《螽斯》是何人所寫?”
子侄們一聽,可能是覺得嬸嬸有被他們繞進去的跡象,便立刻杜撰起來:《關雎》、《螽斯》是聖人周公所寫。
清談名士劉惔之妹劉氏,聽到他們搬出了周公,立即靈機一動,以彼之道還之彼身,高聲說道:“周公是男的,當然幫著男人說話。如果是周婆寫的,一定沒這種包庇男人的話。這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什麼!”子侄們沒想到嬸嬸會這麼說,當即啞口無言。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貫優雅從容的謝安,聽著子侄們代為傳來這話,當即淚奔……
這則《妒記》的故事頗多荒誕不經之處,那至少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女性,已經有了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萌芽。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然也可以被認為是當時上層女性要求愛情自由、婚姻平等的一種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