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軍說:“我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時時刻刻牢記祖國和人民賦予我的使命,即使困難再大,我也要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劉紅軍說到做到了。
硯文化更讓將軍情有獨鍾
毛澤東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換句話說,沒有文化的領導也是愚蠢的領導。劉紅軍在工作繁忙之餘,始終沒有忘記學習和讀書,也許正是因為胸懷對祖國的忠誠,不斷學習,不斷獲取新的知識,才讓他視野廣闊、高屋建瓴,在運籌帷幄處理重大安保事件中充分展示他的智慧和才華。
劉紅軍不僅喜歡閱讀領兵征戰的書籍,還喜歡涉獵中國曆史文化方麵的詩書典籍,平時也提筆練習書法。寫毛筆字自然離不開硯台,早在十年前,他偶爾翻閱一本與硯台有關的書《中國石文化》,書中介紹了十幾種可以製成硯台的特殊石頭的種類、材料、顏色、產地等多方麵資料,使他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硯石上雕刻的各種圖案花紋,如山林湖泊、花鳥蟲魚、龍虎吉獸、古代英雄人物等,與硯石的顏色、形狀、層次渾然一體,看似硯台,更似一件件玲瓏剔透的藝術傑作,令劉紅軍拍案叫絕。他對那些硯石真可謂“一見鍾情”,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劉紅軍開始尋覓關於硯台方麵的書籍,可惜鑒於當時的文化環境,硯台方麵的書籍還不多見,而係統全麵地介紹硯台的圖書可以說是一個空白。這讓劉紅軍倍感失落,但同時也促使他下定決心,自己收集資料進行整理,期待有朝一日出一本硯台大全之類的書。這就是劉紅軍的性格,隻要認準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他開始有意識的收集各種硯台及其資料,並把每種硯台按產地、名稱、材質、雕工乃至硯台上的銘文、文人墨客的評價、收藏價值等重新作了縮寫,把這些資料藏到自家的專用盒子裏。漸漸的,隨著收集硯台數量的增加,存放硯台資料的盒子也一個一個積累起來。
劉紅軍每次出差閑暇之餘,從不去什麼酒吧歌廳,他最喜歡逛的地方就是當地的古玩市場,每每都能淘到他喜歡的硯台。很多時候,都是他從書本上發現新的硯種,立即找熟人朋友幫忙,花錢買回來。在買硯台問題上,劉紅軍從來不吝嗇破費,為此,也沒少挨老婆的“呲”,埋怨他瞎花錢。
到2010年,近十年間,劉紅軍收藏的硯台從“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四大名硯到地方小硯,多達上百個品種,1000多方硯台。功夫不負有心人,知識的積澱,給了劉紅軍更多的機會。他注冊了“聚硯齋”,多年潛心編輯的《聚硯齋硯台博覽》也出版了,書中收集了近百個硯台品種,近五百方硯台。係統介紹了各種硯台的產地、曆史、材質特點、雕刻工藝、文人墨客的評價、及目前的生產發展情況。著名硯台收藏家閻家憲稱讚劉紅軍“為硯傾倒,為硯癡狂,從一個側麵盡顯他那不平凡的人生。”
在收集硯台過程中,劉紅軍學到了很多過去未知的曆史文化知識。他開始懂得,石硯從一個方麵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藝術,硯台“傳萬古而不朽,曆劫難而如常,留千年而永存”。正是由於他對中國文化曆史的深入了解,使他對文化曆史博大精深的祖國更加熱愛和崇敬,從而也就使他對肩負的保衛國家安全的神聖使命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安保工作,讓中國的安全穩定局麵給全世界留下美好的形象。百年一遇的上海世博會,由於展期長、規模大、國際國內參與者數以千萬計,安保工作麵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擔負安保工作的武警部隊承受著巨大壓力。作為世博會安保協調小組副組長的劉紅軍常常是徹夜不眠,每一個安保的細小環節都不容放過。每當一次重大活動結束了,鮮花掌聲驟起,劉紅軍拖著疲憊的身子一頭倒在床上,此刻,他的心才稍微平靜了下來;而另一項任務又接踵而來,他的神經又高度繃緊了,就這樣他度過了多少高倍警覺、如履薄冰的日日夜夜。
上海世博會聯合國信息發展網館得知劉紅軍收藏硯台,專門邀請他參展世博會,舉辦首屆中華硯文化高峰論壇。他所編著的《聚硯齋硯台博覽》一書,以及硯台精品展,得到中外硯台專家、學者、收藏家的一致好評。在他策劃的首屆中華硯文化高峰論壇上,眾多專家學者雲集一堂,探討硯文化發展之大業。劉紅軍獲得了“中華傳統文化著作金獎”、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授予的“千年聚硯齋”金牌。劉紅軍說:“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無心插柳’的事情,也正是這‘無心插柳’,又把我推向了弘揚中華硯文化的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