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的社會矛盾理論對紹興市社會管理體製改革的啟示(1 / 3)

毛澤東的社會矛盾理論對紹興市社會管理體製改革的啟示

毛澤東思想研究

作者:薑秀華

[摘 要]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化解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矛盾需要創新社會管理。在建設美麗和諧紹興社會的過程中,創新社會管理體製需要樹立“四種意識”來構建“三種體製”。構建複合主體,激發各個群體的熱情參與到社會管理的事業之中,美麗和諧的紹興就在當下。

[關鍵詞] 社會矛盾 創新社會管理體製 改革啟示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社會建設,歸根到底是為了解決社會矛盾。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大家庭裏,矛盾也是存在的,如同毛澤東當年所講的那樣,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不存在矛盾的天真爛漫的想法是一相情願的,是不符實際的。我國正處在轉變的關鍵陣痛期,在這一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逐漸顯現。紹興是浙江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當中的一朵奇葩,改革開放初期以“三缸”(“醬缸”“酒缸”“染缸”)名譽海內外,如今“三缸”變成了“毒缸”。與此同時,在城鎮化建設和城市建設當中各種利益主體的博弈使得社會矛盾紛繁複雜,人民利益訴求日益法製化。如何化解日益複雜的社會矛盾,建設美麗的紹興,改變傳統的社會管理體製落後的短板現實,成為社會管理體製創新的重要問題。從矛盾的視角著手,創新和完善紹興的社會管理體製,創建紹興式的社會管理模式,為民服務是紹興社會管理的題中之義。

一、社會管理體製概念界定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製改革。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係,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製。”這一綱領性的時代宣言為深化社會管理體製改革確立了指導思想,明確了目標任務,指明了發展方向。

對於社會管理的界定,學界有不同的解讀。社會管理指國家和社會運用政治、法律、行政等手段,或組織、溝通等方式,對在城市或鄉村、城區或鄉鎮、社區或村莊中生活的社會成員滿足對社會性公共資源需要的活動中形成的關係進行控製或協調,以保持社會平等、維護社會秩序的過程。[1]我們認為社會管理就是一定的主體運用一定的策略來化解社會矛盾的過程,使社會成員在共同的價值理念上達成一致的認同。說白了,社會管理的本質就是破解社會矛盾。所謂管理體製,就是指管理係統的結構和組成方式,即采用怎樣的組織形式以及如何將這些組織形式結合成為一個合理的有機係統,並以怎樣的手段、方法來實現管理的任務和目的。而社會管理體製是國家就各種社會管理主體在社會生活、社會事務和社會關係中的地位作用、相互關係及運行方式而製定的一係列富有約束力的規則和程序性安排,其目的在於整合社會資源協同解決社會問題,規範社會運行,維護社會秩序。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交往才得以產生社會,社會是由人類交往實踐中產生的各種社會生產關係相互交織編製而成的社會關係網組合而成。正如馬克思所說“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2]P320。我們認為“社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涵蓋大社會領域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個板塊;狹義的社會相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生態而言的單一社會領域。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社會,都離不開科學有序的社會管理。矛盾時時有,處處在。在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交往的過程之中,由於主體利益的差異以及主客觀各種因素的製約,難免存在各種複雜的社會矛盾,以至於阻礙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給社會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當下紹興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量的人民內部矛盾還是存在的。如何化解形式各異的人民內部矛盾,推進紹興的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生態文明建設健康發展,改進社會管理模式,創新社會管理體製,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製是一條捷徑。

二、複雜的社會矛盾需要社會管理體製創新

馬克思認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這隻是生產關係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些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3]P33。

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毛澤東曾號召全國人民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奮鬥。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製度在中國確立以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矛盾,已經轉變成為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4]P341社會主義製度建立之後,疾風暴雨式的階級鬥爭已經結束,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內部矛盾。“社會主義製度下仍然存在著各種矛盾,如何對待和處理這些矛盾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的鞏固和發展問題。”[5]P577社會管理的重心也從簡單粗暴走向科學民主。

當前,我們的社會正處於社會的轉型關鍵期,各種社會不和諧,不穩定因素相伴而生。貧富差距的持續拉大,公平正義的難以實現,貪汙腐敗的層出不窮,這一切都讓人民群眾對我們政府的社會管理提出新的曆史性課題。具體來說,利益格局調整導致社會矛盾增多;社會結構變動造成社會管理任務繁雜;民眾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管理難度加大;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社會管理方法落後。

紹興曆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勤勞智慧的紹興人民依托市場,開拓進取,成果斐然。30多年來的努力,紹興經濟社會變化巨大,如今紹興綜合實力位居浙江第三,在全國200個城市排名當中位居26位。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場的開創和人民的默默耕耘。今天的紹興,市場經濟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和矛盾以及社會管理過程中的各種不到位的層麵,已經嚴重影響到紹興的發展。就紹興市來說,人民內部矛盾大量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不到位之間的矛盾;產業升級與傳統產業帶來的環境破壞之間的矛盾;流動人口的需求同當地政府社會提供的公共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民眾民主覺悟覺醒與政府信息不夠及時不夠透明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