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的勃艮第公爵大人:
由於神之意誌,少女貞德懇求您和法國國王陛下能互相寬恕,為法國帶來永久的和平。
我由衷地請求您不要對我們發動戰爭,不要讓善良百姓的血流在戰場上。
公爵應當了解,如果您派兵到戰場,那麼,吃敗仗是免不了的。
這不僅是一封渴望和平的請願書,也是一個嚴厲的警告。內容大致是依照國王的指示寫成的,隻有最後一句是貞德的意思。
貞德特地在末尾強調這句話,是想讓敵人認清事實。可是,國王和宮廷人士卻深恐這句話會惹火對方,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這一年的3月以來,貞德一直勸說國王進攻巴黎。
如果查理七世聽從了貞德的建議,立刻采取行動,不但可以將英軍趕出巴黎,甚至有可能把英國的勢力徹底逐出法國。那樣一來,勃艮第公爵自然也就乖乖降服了。
可是,查理七世懦弱的性格和宮廷人士的姑息態度,使得貞德和全法國喪失了這個最好的時機。
更可恨的是,查理七世和宮廷人士還對貞德隱瞞了一個秘密。那就是他們決定征求勃艮第公爵的同意,共同締結停戰和解條約。
主張這項停戰和解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大主教和國王的侍衛長等人。
到7月,國王終於決定采取行動。
7月21日,查理七世離開蘭斯。可是他的方向並不是巴黎,而是蘇瓦鬆。
從那時起,國王開始了一種貞德無法理解的“閑逛”。他到蘇瓦鬆和其他幾個地方,接受人民的慶賀和歡迎。同時又怕引起勃艮第公爵的不悅,所以,對各地人民的狂熱擁戴,他並沒有過多積極的表示。
接下來的一個月,國王走了很多城市,最後走向折回盧瓦爾河地區的路途。
這種行徑毫無疑問是在退卻,貞德不由得萬分生氣。
蘭斯的人民也對查理七世感到十分失望。他們在寫給貞德的信中說:“我們為國王冒了那麼大的危險,可是,國王卻想拋棄我們,獨自逃亡。下次英國軍隊如果再攻來,我們可能就完了!”
貞德回答他們:“國王一直在盧瓦爾河地區徘徊,可能是與勃艮第公爵締結了停戰協議。”
已有數月未發生戰爭了,再加上國王的這種行動,這是否表示勃艮第公爵已同意休戰了呢?
事實確是如此!
這幾個月以來,查理七世一直背著貞德,和勃艮第公爵洽談休戰事宜,最後,勃艮第公爵終於同意將巴黎讓給國王,休戰兩周。
其實,勃艮第公爵是在故意拖延時間,他想讓英軍休養生息,重整兵力,繼續與查理七世分庭抗禮。就在國王到處閑逛的時候,英國大主教所率的3500名增援軍,已經在7月25日悄悄到達巴黎了。
勃艮第公爵一開始就以停戰和談作策略,昏聵的查理七世和他的隨從卻對此深信不疑。
查理七世遲疑不決,不敢攻擊巴黎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戰爭需要一筆相當大的費用,而剛剛加冕的國王顯然對這筆費用很有壓力。
這可恥的停戰和談背後,還摻雜著宮廷人士自身利益的糾紛。比如國王侍衛長與軍隊最高指揮官亞蘭遜公爵之間的利益紛爭。
侍衛長的領地被勃艮第公爵所占,隻有停戰講和才有希望奪回。同時,侍衛長對和貞德並肩作戰、屢建戰功的亞蘭遜公爵存有敵意,所以故意製造停戰。
8月7日,情勢突變,英國的梅特霍克公爵再次向國王宣戰。而國王和宮廷人士似乎還沉浸在和談的幻想之中,遲遲不肯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