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洛西宮廷裏的分歧(2 / 2)

1429年6月,貞德再度披上鎧甲,騎上白馬,準備收複奧爾良周圍的地區。她在奧爾良的戰績已傳遍各地,許多士兵自發地加入貞德的隊伍,還有很多人帶著武器趕來。這一次,組成了共有約1200人的部隊。貞德把馬首向著東北,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

在奧爾良被擊退的英軍,已經放棄重占奧爾良,不過他們正駐紮在奧爾良周圍的三個地方,我們姑且稱其為A城、B城和C城吧。率領這些軍隊的是沙霍克、赫魯斯達夫、塔魯伯特三位將軍。

為了使王子能順利地到蘭斯舉行加冕,必須先將這三個城市的英軍擊退才行。

貞德率領她的隊伍非常勇敢地出發了。

到A城附近時,其他指揮官開始畏畏縮縮,對這場戰鬥不抱樂觀態度了,因為他們看到英軍的守備十分堅固,而他們自己的軍隊數目卻又太少了。

貞德對他們的態度感到憤怒。她身先士卒,緊策白馬,向城牆奔馳。

到達城牆下之後,貞德立刻架起雲梯,往上攀爬。

敵人也開始了他們的反擊,無數的石頭從城牆上被丟下來。有一塊石頭剛好落在貞德的頭上,幸好她戴了鋼盔,所以隻是從雲梯上摔了下來,並沒有受傷。

貞德毫不氣餒,迅速站起來,再度爬上雲梯。士兵們深受感動,個個精神振奮,抓緊手上的武器,隨著貞德擁入城堡。

於是,A城被攻下了,敵將沙霍克被俘。

6月12日,貞德一行人凱旋回到奧爾良,再次受到熱烈的歡迎。14日,他們又向附近的B城出發。

B城的英軍知道A城已被攻破的消息,嚇破了膽,棄城而逃,撤到了C城。

貞德主張乘勝追擊,指揮官卻不同意。不久,法軍接到英軍的講和信函。貞德還是堅持徹底肅清敵人,但是,指揮官亞蘭遜公爵卻說:“可以講和的話,我們為什麼還要打仗呢?那隻是浪費將士們的鮮血和生命。何況王子殿下渴望的是講和,不是戰爭。”

如此一來,貞德隻好沉默了。接著,兩軍開始休戰、議和。其實,這隻是英軍的一項緩兵之計。

當時,約有1500名的英國士兵正在法斯托夫將軍的率領下,自諾曼底南下,急速前往C城增援。英軍正是利用停戰議和的時間在等待這批援軍。

如果法軍能聽從貞德的主張,追擊英軍,並徹底加以擊潰,王子前往蘭斯的道路,也許會順利很多。而貞德本人的命運,也可能會有很大改變。但曆史終究沒有“如果”。貞德當時因為一些原因根本無法堅持自己的主張。

6月17日,裏修蒙元帥率領約1300名士兵到達貞德的陣營。

裏修蒙元帥本來是親英的勃艮第派人物。王妃的母親有感於自己的領地經常受到勃艮第派人的欺淩,因此,萌發了拉攏勃艮第公爵和勃艮第派的念頭。

她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將與勃艮第派不和的阿爾瑪納克派人物由宮廷中放逐,而將與兩派都有關係的人物拉攏到自己的陣營中。然而,不僅是阿爾瑪納克派的人,就是王子本人,也不喜歡裏修蒙元帥。於是,王子趁機將他派到了前線。

裏修蒙元帥來到貞德的陣營時,王子已經下令不準再進軍。可是裏修蒙元帥不聽。他說:“我是為王子和法國的命運而來的。隻有向英軍進攻,才是體現我來到這裏的價值!”

這時,軍隊裏的指揮官和裏修蒙元帥也不太和睦,亞蘭遜公爵竟然宣稱:“如果要和裏修蒙元帥並肩作戰,我寧可放棄。”

如此一來,法軍更不可能出征了。在這最關鍵的時刻,軍隊的首腦們竟然為了意氣之爭,眼睜睜看著英軍日益壯大,實在很沒有大局觀念。

貞德拚命說服亞蘭遜公爵放棄個人成見,卻不見成效。幸好這時有人來傳來消息說,英軍已經等到了援軍,很快就會違反停戰協定,再度與法軍開戰。亞蘭遜公爵和裏修蒙元帥才勉強作出讓步,暫時摒棄前嫌。

貞德在此地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不過,她還是打起精神,協調指揮官與裏修蒙元帥之間的矛盾,說服他們繼續進軍。

未來,還有一場更激烈的戰爭在等待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