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買房比投資股票基金強(1 / 1)

買房比投資股票基金強

首批房奴解放:紙上富貴?

當房奴,意味著生活負重加倍。可是從2002年至今十年間,福州房奴比例越來越高。是什麼原因讓人們主動給生活加碼加重?做房奴,到底是心甘情願還是無奈選擇?

林先生2002年在西二環買了第一套房,總價27萬元,商業貸款月供1000多元。“一平方米2300多元,在當時也不算便宜,當時金山的才1600元/平方米左右呢。”

2006年,林先生又在江南水都以6800多元/平方米的價格買了一套兩居室,月供漲到了3000多元。林先生說,從2005年起,福州房價開始上漲。隨著配套的日漸成熟,金山的兩居室也加快升值。“雖然兩套房子月供比較緊張,但是想想固定資產在不斷升值,覺得還是值。”

2012年,林先生還清了兩套房的貸款,進入“無債一身輕”的狀態,而此前買的兩套房子價格都翻番,時不時就有中介打電話來問房子。從房價上漲中嚐到甜頭的林先生再次出發當了房奴,在貴安又買了一套房。

雖然又開始還債生活,但他心甘情願:“10年間,福州房價上漲超過3.8倍,遠高於工資上漲幅度,這說明買房是保值的。”對於生於上世紀50年代,即將退休的林先生來說,如今買房保值升值主要還是為了老有所養。“股票基金什麼的以前也買過,不是被套就是虧得血本無歸,這房子再怎麼樣也不會貶值到什麼地步。”

與林先生的養老保值派不同,34歲的丁女士則是投資升值派,以及為將來小孩上學提早盤算。

2007年,丁女士在大儒世家買了一套57平方米的小戶型作為投資,單價6800元。在2011年,這套房子以11000元/平方米賣出,小賺了一筆。今年,家有2歲寶寶的丁女士以每平方米14000元的價格,在屏東附近買了一套可以落戶的學區房,這下孩子的上學亦不用操心。

而在房價低位的時候入市剛需購房,在房價暴漲前實現住房改善,這讓丁女士為自己正確的入市時間很是自豪。其實,丁女士也還有投資基金股票以及入股其他實業,但她始終對房子難以割舍。“基金股票對一般市民來說過於專業,門檻比較高,而房子買了人也比較踏實。” (來源:海峽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