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雖然生長在江邊小村子裏的,但也是在縣城讀過幾年書的,眼界有一些的,看得鬼子朝浦口那邊過去,他來不及掩埋自己的親人,急忙掙紮著抄小路向附近的縣城而去。
他要報信去,他還要報仇去,在這種意誌的頑強支撐下,小夥子行進了一夜的小路,趕到了縣城,發現這裏沒有鬼子過來,便更加明白了那批屠村的鬼子是朝浦口那邊過去的,要不然,這個處在江岸邊和浦口之間的小縣城鬼子怎麼會視而不見?
駐守這個小縣城的正是七十九軍的一個營,七十九軍的兄弟們聽得了這個小夥子講的情況,立刻報告給了韓非,韓非此刻已經是七十九軍的參謀長了,李軍長不可能事事都管的,所以這些情況都先報告給韓非的,由韓非判斷事情的緊急緩重後再向軍座彙報的。
韓非一聽這個消息,急忙叫人把那個小夥子帶來,當他看到小夥子身上的那幾處被刺刀紮出來的刀痕時,韓非當即明白了,從側翼背後摸上來的鬼子估計就是穀壽夫師團的,中島鬼子的部隊在東線一帶,要繞到側背的江岸上去,估計沒有這麼快的。
他急忙在牆上的軍事地圖上仔細的搜尋起來,看著看著,倒吸了一口涼氣,急忙吩咐手下好好招待這位來報信的小夥子,並且對他說道:“這位兄弟,你放心,我們肯定會為你和你的鄉親們報仇的,要是你想參軍殺鬼子,我們歡迎,當然這得養好你的傷勢了,要是不想參軍,我們發給路費隨你便!”
那個小夥子幾乎沒有什麼猶豫:“長官,我家全部被小鬼子殺掉了,不報仇,枉為男人,不參軍殺鬼子,我幹不了,我讀過高小,認得字的,就讓我當兵吧!”
當時中國老百姓當中,能夠有機會讀書的不多,文盲率有八九成,讀過高小的那就算是相當不錯的了,識文斷字對於當時的窮苦老百姓來說,那是相當厲害的,特別是軍隊裏,有這種文化的人,是相當歡迎的。
在當時還有一種觀念,那就是一貫瞧不起當兵的,當時不是有句話嘛:“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隻要其他方麵有出路,一般的人是不願意去當兵的,因為一來當兵的危險,弄不好就要掉腦袋,二來當兵的遠離家鄉,照顧不了父母雙親,一般人家的父母都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去當兵的,但窮苦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的就沒辦法了,為了能夠混口飽飯吃,去當兵也是不情願的。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小鬼子在這裏大肆屠殺,往往是每到一處便是整個屠滅,無論男女老少,連繈褓中的嬰兒都不放過,這一來,老百姓的觀念就發生了改變,當兵不是為了混口飯吃了,而是為了保命生存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