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時的法國國民想要過和平的日子,人們對戰爭和革命感到厭煩,就希望過和平的日子。後來法國和在馬連戈戰役中被打敗的奧地利簽訂和約,又和普魯士、巴伐利亞及俄羅斯、那不勒斯、西班牙、葡萄牙簽和約,最後又和英國簽和約。
在和英國簽和約前,拿破侖花了很多苦心,因為對英國而言,拿破侖是令他們無法釋懷的人。有著強大海軍的英國,可以橫行於世界的大海上。
“要是法國的海軍也強大就好了!”拿破侖望著海洋興歎。
遠征炎熱的埃及是為了征服英國,那些留在埃及的法國軍隊,在克萊貝爾將軍的領導之下,團結一致地奮戰。拿破侖在馬連戈作戰的時候,克萊貝爾被阿拉伯人暗殺,埃及又被英國奪走。因此,對拿破侖來說,這件事更加深了他對英國的仇恨。
害怕拿破侖所率領的強大法軍的國家認為,如果不和法國簽和約,一定會吃虧,隨時都會受到拿破侖可怕的攻擊。現在,除了英國,沒有國家能威脅到法國了。
1802年3月法國和英國簽訂了和約,表麵上法、英和好了。
猖獗的暗殺行動
第一執政拿破侖的事跡都很輝煌,國民希望拿破侖永遠做他們的執政,甚至於把拿破侖視為法國的皇帝。
這時路易十六的弟弟想和拿破侖商量恢複波旁王朝時的王位。所以他寫信給拿破侖:
我就是曾經為革命犧牲的路易十六的弟弟,拿破侖將軍,是你重建了革命後的混亂法國,我一刻都沒有忘記你的功績。我希望能再度恢複正統的王位。我相信你是法國新王朝獨一無二的功臣,波旁王朝永遠會記得你的功勞。
拿破侖看過信後,沒有理會,法國人民既然廢掉了不受歡迎的王位,那麼恢複王朝是不可能的,否則當初何必發動革命呢?那革命不是失去意義了嗎!
路易十六的弟弟一再寫信要求,拿破侖心裏有所動搖,但他不能違反人民的意誌,於是拿破侖跟秘書布寧恩說:
“真傷腦筋!布寧恩!如果是其他的事情就好辦了,可是這件事,我一個人似乎無法解決。”
“是的!”
“你讚成哪一邊呢?”
布寧恩稍微想了一下說:“我認為恢複波旁王朝比較好,隻要你活著,法國便會更加繁榮,而傲視於世界。你如果有個萬一,法國將要怎麼辦?”
“如果我死了,法國可能會發生內亂。”
“所以,為了預防這種事情的發生,就需要波旁王朝的存在,而且能夠代替你的也隻有以前的波旁王朝。”
但拿破侖並不讚同布寧恩的看法,“不,布寧恩!這件事牽涉太廣,很困難。如果恢複波旁王朝,那以前主張處死路易十六和曾經參加革命的人該怎麼辦?同時,波旁王朝可能會破壞人民所建立的製度,誰敢保證波旁王朝不會再施行獨裁政治呢?”
“……”布寧恩無言以對。
拿破侖拿定主意後,寫信拒絕了路易十六的弟弟:
我所敬愛的路易十六世的弟弟:
你的來信我已拜讀,但我不同意你的想法,你不必再回法國。我希望你們波旁王室能夠祝福人民所建立的新政府,而我期望你們能夠平靜地過日子。
拿破侖
收到這封信,波旁王室感到失望和憤怒,拿破侖對波旁王室的態度和表現就像他自己是法國的新國王一樣。這時,拿破侖心裏想到為了法國的和平,也許自己應該當皇帝。當拿破侖的政敵開始準備反對他時,他才認真地去想這件事。
有一次,他坐著馬車去聖尼凱斯街的途中,突然,馬車轟的一聲爆炸了,原來馬車被人裝了定時炸彈。拿破侖和約瑟芬夫人、繼女歐甸吉差一點被炸死。幸運的是他們躲過了這場災難。後來拿破侖又換了一輛馬車繼續前行,最終拿破侖泰然自若地來到劇場。劇場的觀眾都起立鼓掌歡迎,拿破侖微笑著揮手致意,然後從容地坐下,他對部下說:“把節目表拿來!”拿破侖泰然而沉著,絲毫看不出剛才差一點被炸死。
陰謀還在接連發生,有人想要狙擊拿破侖;還有一幫人也在找機會向拿破侖丟炸彈。這些人都是保皇派和雅各賓派的殘餘分子,他們想推翻拿破侖。
1802年,在拿破侖就任終身執政後,暗殺團越來越焦急,想要立刻除掉拿破侖的陰謀越來越多,規模最大的是在巴黎逮捕的暗殺團,人數多達40人,這些人都是英國派來的,其中也有保皇黨的比西格裏及摩羅將軍等人。這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法國人民的耳朵,大家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