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代表法國光榮與勝利的《坎波福爾米奧和約》。

1797年12月5日,意大利遠征軍總司令官拿破侖將軍凱旋回到巴黎,巴黎市民們聚集在宮殿廣場前狂熱地想目睹這位世界英雄的風采。拿破侖很感謝巴黎市民對他的歡迎,但他也發現,政府並不歡迎他的凱旋歸來。這些政府首腦們表麵上歡迎拿破侖的凱旋,內心裏卻因為這位將軍深受人民的擁戴而深感不安,非常嫉妒。上至政府執政官巴勒,下至外交部長達利南,因為拿破侖的歸來展開了冷戰。

巴黎市民都在傳說:“拿破侖恐怕會被人毒殺。”

但拿破侖對這些事一點也不在意,經常邀請住在他家附近的詩人戴西廸、作家康斯丹等藝術家及科學家拉普拉斯等談論詩及數學等問題,日子過得很愉快。

在這段休息期間,拿破侖的腦中仍在構思偉大的計劃,麵對法國政治家們醜陋的麵目和陰謀,感到厭煩的拿破侖躲在巴黎的一個角落裏,展開了他的世界地圖,正在計劃下一次的作戰。

反對法國革命而欲加阻撓,並說服歐洲各國反對法國的主要國家有奧地利和英國。奧地利軍在意大利戰役中被拿破侖擊敗,接著該征服英國了。英國想要在地中海的馬爾他島和埃及、敘利亞等處建立根據地。

拿破侖為了占領英國本土的計劃,曾數次到英國對岸觀察。有一天,當他站在曼登海岸調查時,望著多佛爾海峽,忽然感歎地說:“沒有希望了。”法軍縱然強大,但要攻擊擁有強大海軍的英國,海上補給將會發生困難。縱然僥幸能夠渡過海峽,進入英國本土,一旦補給斷絕,就會全部被消滅。而且不管如何努力,在這幾年中,法國的海軍也決不是英國的對手。

攻擊英國的計劃不可能實現,拿破侖調查回來後,又展開了另一個計劃。

拿破侖的秘書官布寧恩和遠征意大利的將軍們,都對他大膽的計劃感到不安。

“布寧恩,我有個好主意。”

布寧恩知道拿破侖的報告書是沒有希望的,便表示懷疑地說:“你有什麼好主意?”

“埃及!就是埃及!”

“埃及?怎麼說?”

“我在米蘭附近的孟特貝洛望著遼闊的大海,想到一個作戰計劃,在海的那邊,有埃及和印度,隻要控製了埃及,就能切斷英國和印度的聯係,英國的商業會受到影響,英國想要征服世界的夢想就會破滅。怎麼樣,布寧恩?”

“是,我知道你早就有這種夢想,先是埃及、印度,之後再征服亞洲。你以前就說過:‘布寧恩,東方有6億人口,我們不能永遠待在歐洲。’這是你的夙願,我不會阻止你的。”

拿破侖聽了布寧恩的話,笑著說:“你的記性很好。我從布裏安納軍官學校開始,就一直對東方懷有夢想,想要完成亞曆山大的事業,就連睡覺時我都這麼想。”

“但是,將軍……”

“你不要阻止我,布寧恩,我已經決定了。”

布寧恩了解拿破侖的個性,一旦下了決心,誰也阻止不了。

回到巴黎後,拿破侖就把遠征埃及的計劃和外交部長達利南商量。

“埃及?”

達利南以為拿破侖又要玩什麼花樣,他對拿破侖的作戰計劃感到頭痛,但他們彼此心照不宣地笑了,好像在說:隨你去吧!你最好滾到地獄去。

能夠把難纏的拿破侖趕出巴黎,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沒想到現在拿破侖自己提出來,“讚成!”“讚成!”這件事情就這樣決定了。

1798年5月19日的深夜,350艘船艦載著大約38000名陸軍,16000名水兵,由土倫港出發。當時正遇到強烈風暴的侵襲,旗艦東方號的帆桅被狂風吹得嘎嘎作響,好像要被撕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