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與意大利的薩丁尼亞王簽訂和約的消息立刻傳到法國。“太好了,阿爾卑斯山在我們的掌握中了。”

“意大利的大門被打開了。”

為了慶祝拿破侖的勝利,巴黎宮殿豎起勝利的軍旗。

在薩丁尼亞軍隊之後,要來迎擊法軍的是奧地利軍隊。拿破侖軍隊將要遭遇到強敵。

當時意大利被奧地利侵占,因此意大利希望拿破侖軍隊是他們的朋友,更希望奧地利軍隊打敗仗,拿破侖軍隊能獲勝。意大利人民都這麼想。意大利人民的聲援,對拿破侖軍隊是一項很大的鼓勵。拿破侖了解意大利人民的想法,一再吩咐部下要嚴守軍律,絕不可以騷擾人民。

“拿破侖軍隊是我們的救星。”意大利人民都這樣想。

奧地利軍隊中的老將波呂留已經72歲,是一名老練的將軍。他聽到拿破侖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的消息,立刻派兵包圍拿破侖軍隊,想要一舉殲滅他們。可是拿破侖軍隊行動快速,他的突襲屢次撲空,並且與奧地利親近的薩丁尼亞王也已經死了。

奧地利軍想在波河阻擋法軍,派遣1萬名步兵及30門大炮來保護洛迪的橋梁。雙方在阿達河唯一的木橋上展開激烈的戰鬥。拿破侖的部下波門帶領著騎兵渡過下遊攻擊敵側。拿破侖則親自舉著軍旗在木橋上突進。走到橋中央時,受到敵人炮火的轟擊,他的部下一一掉入河中。

拿破侖站在橋中央,停下來想:“不行!”他想要撤退,可是他的部下比他想象的還要勇敢。他們沿著橋墩涉入河中,然後遊到對岸的奧地利軍陣地中,向敵軍開火。謝天謝地!拿破侖跪了下來,感謝上天。

“過了橋就是勝利了!”

“法國萬歲!”然後他們由橋上衝進奧地利軍陣地,展開肉搏戰。

“不要殺死將軍。”

“趕快來救我們的小伍長!”士兵們跟在拿破侖後麵,像怒濤般的攻擊,使奧地利軍措手不及,奧地利軍大敗。“小伍長”就是永遠站在最前方指揮作戰的拿破侖的綽號。

他雖然身為總司令官,仍然和士兵一樣親自裝炮彈,有時也拿起槍杆向前衝鋒。士兵們都很尊敬他,大家看到這個將軍和伍長一樣辛苦,所以給他取了這個綽號。

洛迪戰役結束後的第四天,法國軍隊進入了倫巴底的首府米蘭,蒙特諾特戰役後,艾勒西摩、德哥、蒙德依、克拉斯柯等都被占領了。

拿破侖已經成為了全歐洲的英雄。

在他進入米蘭時,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並受到了意大利人的歡迎。每當進入一座城市,拿破侖就立刻廢除舊法,另行新法,拿破侖給市民們帶來了新的自由與平等。

直到進入米蘭,拿破侖才好好地享受了一次沐浴,為了清洗掉積了好幾個月的汙垢,進入浴室後,他3個小時都沒出來,當然他在享受沐浴的同時已經構思好了下一次的作戰計劃。

在米蘭稍作休息後,拿破侖立刻追擊波呂留將軍所率領的軍隊,奧地利軍也在想盡辦法要把法軍從倫巴底趕走,所以一再地征召新兵,反擊法軍。法軍包圍了曼突阿,奧地利軍頑強抵抗,屢攻不下。兩軍死戰,在一片泥淖地帶互有進退,形成拉鋸戰,一時無法分出勝負。

奧地利軍的新兵日益增多,7月的天氣炎熱,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苦戰。不久,法軍終於開始撤退了,在撤退的時候,拿破侖不小心滑落泥沼中。泥沼地一向被認為是根本不可能作戰的地方。拿破侖看準了這一點,下令往該方向撤退,以為敵人就不會追過來了。但是他的計算失誤了,奧地利軍竟然乘勝追擊。

“司令官怎麼不見了?”

“將軍在哪裏?”

法兵尋找滑落泥中的拿破侖,拿破侖隱藏在一堆蘆葦叢裏,帶著槍的敵兵為了追擊法兵,正好經過阿吉吉橋。但是此時,泥水已經淹到了拿破侖的胸部,麵上的汙垢使人看不出他是士兵還是士官。敵兵經過蘆葦叢附近時,也看到了拿破侖。“還有沒死的法國兵!”說著就走過去了,沒有想到他就是司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