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有關徐達的民間傳說(1)(1 / 2)

在民間傳說和野史筆記中,有關徐達的逸聞趣事很多,但是其中多有失實或有待證實之處。

(一)慶功樓上緊隨駕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追隨他南征北戰、為其奪取天下立有汗馬功勞的功臣心存疑忌。為鞏固大明江山,明太祖朱元璋決定效法漢高祖劉邦,大殺功臣。但是,這些功臣手掌軍政大權,要將他們除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麵計劃要天衣無縫,必須確保行動萬無一失;另一方麵,要想事後瞞天過海,必須預先想好一個能使天下人信服的理由,否則必將留下千古罵名。傳說明太祖在此時心生一計,下令建造一座慶功樓,想借大宴功臣的機會,將他們一網打盡。

聽說朝廷要建造慶功樓大宴群臣,那些開國功臣們無不深受感動,稱頌聖上英明。但是,軍師劉伯溫卻憂心忡忡。第二天,他來到皇宮,要求覲見太祖皇帝。見了明太祖後,他懇求說:“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但願陛下允許臣辭官歸田。”太祖愕然,忙說:“軍師隨朕辛苦半生,如今正當享福,為何卻要歸隱?”劉伯溫說:“朝中政事費神,臣年老力衰,隻想過個清閑的晚年。”明太祖再三挽留,無奈劉伯溫去意已決,於是取出許多金銀相贈,並親自將他送出宮外。

劉伯溫走出皇宮後,徑直來到魏國公徐達府上,向他辭行。臨別前,劉伯溫緊緊握著徐達的手說:“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話務必牢記:慶功樓上緊隨駕(意即:慶功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徐達聽了,一時摸不著頭腦,想問個究竟,但劉伯溫未做過多解釋,隻說:“務必照此行事,日後便知。”

慶功樓建成了。這座樓,坐落在鼓樓崗的山坡上,樓身闊而矮,窗戶高而狹。從表麵上看,它很結實,也很安全。明太祖選了一個“良辰吉日”,邀請朝廷所有功臣前來赴宴。這一天,太陽剛剛下山,慶功樓裏一片笙歌,燈火輝煌。赴宴的功臣們互相恭喜道賀,好不熱鬧。唯有徐達心事重重,毫無心思與眾人寒暄,因為劉伯溫的臨別贈言一直在他腦海裏回蕩。徐達舉目望望樓頂,雕梁畫棟,縱橫相連;低頭看看地麵,方石成格,平滑如鏡。忽然,他把耳朵緊貼牆壁,用手在牆上敲了幾下,覺得聲音“咚咚”發嗡,他的臉“刷”的一下,白得像紙一樣,這時,隻聽得一聲喝道:“皇上駕到!”百官肅立,躬身行禮,中間讓開一條通道。明太祖朱元璋昂然走進大廳,笑容滿麵,來到席前,忙叫免禮。眾人紛紛直起腰來。

在酒筵上,大臣們開懷暢飲,彼此談起了往事和家常,場麵熱鬧非凡。徐達酒量很大,但今天卻怎麼也不敢多喝,仔細地觀察著明太祖的一舉一動。當大臣們酒興正濃時,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向門口走去。徐達連忙隨後跟上。太祖發覺身後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說:“特來保駕。”明太祖說:“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哀戚地說:“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太祖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這家夥好精明!竟然識破了我的機密。徐達見明太祖不言語,又說:“皇上如果執意不肯,臣不敢違命,懇望皇上日後能照顧好臣的妻兒老母。”說罷,轉身欲回。明太祖忙說:“丞相隨朕來。”

明太祖和徐達才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慶功樓頓時火光衝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

(二)徐達之死

據說,徐達雖然僥幸逃脫了慶功樓之難,但明太祖朱元璋並未就此罷休,仍在繼續尋找除掉徐達的機會。後來,機會終於來了,徐達患上了背瘡!生背瘡忌諱吃魚肉和飲酒,尤其忌食鵝肉,因為鵝肉是發物。與煮鵝相比,蒸鵝因為肉力未進入湯汁,全保留在肉裏,勁力更猛,為背瘡第一大忌。

明太祖得知徐達生背瘡的消息後,心中暗喜,立即親自生火蒸鵝,然後派兩個小太監拿去送給徐達。

此前,徐達經過服藥治療,背瘡已經好了許多,正躺在床上靜養。忽然,兩名小太監破門而入,說:“皇上聽說丞相貴體欠安,特命我們前來問安。”徐達知道,自己得了背瘡,皇上還欽賜鵝肉,這明明是賜死啊。想著想著,兩行熱淚潸然而下。迫於無奈,他隻得上前謝過隆恩,吃下鵝肉,隨即背瘡驟然加劇,十天後便一命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