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朱淑真:多情偏被無情惱(3)(2 / 3)

魏芒早料到朱淑真的詩詞必能驚動全場,於是對眾人笑道:“朱淑真詩作已畢,誰再來一首,給我們觀瞻?”眾人知道魏芒的意思,都撫掌大笑,有人道:

“方才夫人說幽棲居士詩罷我等不必再作詩了,我還不信,但現在看完幽棲居士的詩,才知道您所言非虛,與她比起來我們的詩作不過是剛學句讀的識字兒童而已。”朱淑真忙道:“您說得嚴重了,我隻不過是信手塗鴉,我們閨中姐妹用來遊戲娛樂而已。您這樣誇我,實在是讓我無地自容,請您以後萬萬不可輕出此言。”魏芒對朱淑真笑道:

“你也不必過謙,你能寫出這樣的詩詞,合當配上這樣的誇讚。”又對眾人道:“曹丕曾經說過文章是經國之大業,我們女兒家寫詩詞文章不過是為了娛心勸酒而已。大家不要拘泥於詩詞了,都請趁著這良辰美景自酌自飲吧。”

說罷舉起酒杯與眾人敬酒。

類似這樣的宴會非常多,朱淑真的才名也因此得到更大的彰顯,她的名聲越來越大,前來拜訪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不少都是飽讀聖賢之書的騷客才子,他們都對朱淑真的才情敬佩有加,專程過來拜會。朱淑真與這些才高八鬥的人交往密切,找到了不少詩詞上的琴瑟知音。

史書上對於朱淑真此時的感情問題很少涉及,但是很多野史和傳記文學中對此時朱淑真的感情卻多有提及:朱淑真此時遇到了人生中真正的伴侶,雖然男方的姓字身份我們都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從現存的諸多詩詞中我們大約能夠知道,他應該是個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還有一種說法是朱淑真在嫁給第一任丈夫之前就曾有過一位初戀情人,兩人青梅竹馬、私定終身,但怎奈造化弄人,朱淑真遵從父母之命委身嫁給了一個文法小吏,但此時朱淑真與丈夫和離之後竟然意外地又與這位初戀情人相遇,兩人驚喜於天運難測,於是倍加珍惜失而複得的感情。不論這種說法是否屬實,與朱淑真的上一任丈夫完全不同,他與朱淑真的結合完全是出自心靈共鳴的需要。朱淑真對待感情上的“第二春”表現得十分的認真,她將自己在從前沒有得到的愛情統統在此時找了回來,並為此寫下了大量的柔情脈脈的詩詞。其中有一首《清平樂·夏日遊湖》尤為著名: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

朱淑真在遭遇了真正的愛情之後煥發了對生活的短暫的熱烈的愛。

這首詞寫得十分大膽,把女性對待感情的態度描摹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一句,在大宋那個封建保守的時代,這樣的詩詞無疑是首不折不扣的豔情詞,然而朱淑真對待感情就是這樣的義無反顧和肆無忌憚。

沉浸在愛河之中的朱淑真對於世事的變遷顯然沒有比她稍早的李清照理解得深刻,因為就在她纏綿於晚到的愛情的時候,軟弱不堪的大宋王朝在金兵的步步緊逼之下已經是風雨飄搖,但朱淑真完全不理會這些。

如果說李清照在寫出“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之外,還能揮毫潑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那麼與她相比,朱淑真則更像是一個沉浸在感情世界裏的多情姑娘,她不在乎這個王朝是誰的天下,她隻在乎身邊是個怎樣的男子。因而她雖然才多,但到底也隻是個單純的女子。

但是世事的變遷從來都不因為她的不關心而拋開跟她的聯係。終於,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了汴京,宋徽宗和宋欽宗連同著諸多的皇室中人都被俘北上,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朱淑真身在汴梁城中,自然是難逃家國破亂的悲劇,在戰火紛飛之中,朱淑真與她的戀人都輾轉在逃難的路上,朱淑真仿佛是早有預感,對戀人道:“今日天下大亂,我與你雖有心築巢,但世事艱難,有心無力。我們如果在戰亂之中離散,我必當窮盡一生設法與你相守,希望你也千萬不要斷了尋找我的念頭。”說罷兩人相擁而泣,不能自已。

然而終於還是被朱淑真不幸言中,兩人到底還是在戰亂之中離散了。汴梁城外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朱淑真身為一介女流行走在逃難的人中,可以想象有多麼的艱難,然而她遵守著兩人的約定,尋找戀人的心從未停歇。朱淑真沒什麼積蓄,她隻能靠著寄居在宰相府中時添置的些許首飾作為盤纏,一路逃難一路打探戀人的消息。

終於盤纏還是用完了,朱淑真此時真的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戀人行蹤還是沒有一點消息,在這舉步維艱的時候,她隻能選擇她最不願意走的一條道路回娘家。朱淑真是個個性倔強的女子,她為了與丈夫和離,毅然斷絕了父女關係,在那個時候朱淑真就拿定了與她的家庭決裂的想法,但是現在朱淑真已經是走投無路,如果不回娘家,在這個戰亂的年代,等待她的也許就隻有餓死街頭的慘劇。事實上做出回娘家的決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朱淑真認為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候,自己這樣漫無目的地尋找,希望十分渺茫,她曾想若是能回娘家,說不定對方能夠找到自己。這麼一想,朱淑真回家的念頭便更加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