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皇帝,孟昶雖荒淫,但是他對花蕊夫人卻是用情十分深切。自從將花蕊夫人納為妃嬪,孟昶便整日與她廝守,花蕊夫人受到孟昶的寵溺和保護,如同被精心嗬護的金絲雀一般,在這樣極盡繁華的皇宮中度過短暫又漫長的如夢的生活。收錄在《全唐詩》裏的花蕊夫人的詩歌能大約反映出此時她的生活和感情的狀態,“三月櫻桃乍熟時,內人相引看紅枝。回頭索取黃金彈,繞樹藏身打雀兒”,這些詩歌色彩明亮,甚至充滿了少女的活潑和熱烈。我們大約也能想到此時的花蕊夫人對生活懷抱著怎樣的欣喜和熱愛。她不但才貌出眾,而且性情溫婉,更為讓人豔羨的是獲得了萬人之上的皇帝的寵愛,在花蕊夫人身上集中了女人們所有的幻想。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蜀道自古以險著稱,唐代詩人李白就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所謂“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樣一個“冰肌玉骨”的女子在離恨綿綿的蜀道上要曆經怎樣的辛酸和悲苦,才能踏過這難於青天的蜀道?更何況在這崎嶇的山路上,還要時時聽這啼血的杜鵑聲叫,這是怎樣的苦痛與無助?在正史上對於這段的描述隻有區區數字,但是我們可以想見花蕊夫人那時的悲苦。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讓我們把時光倒退十年,這逶迤前行的大隊是另外一批人,他們衣衫襤褸,形容枯槁,昔日的繁華在他們臉上看不到一絲痕跡,除了滿心的愁苦,他們一無所有。走在隊伍最前麵的便是南唐後主李煜,就是那個“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的多情皇帝,然而此時握慣了毛筆的雙手上是沉重的手鐐,此時他恐怕唱不出“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隻能喃喃幾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與十年之後的花蕊夫人一樣,他也是大宋朝的囚徒,麵對鐵和血的武力,吟風弄月總是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即便是他身為皇帝,在曆史的長河中也是那麼微不足道。
不知道此時行走在蜀道上的花蕊夫人有沒有想起十年前的李煜,有沒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慨,蜀道艱險崎嶇,但花蕊夫人仍希望路途更長、行程更遠,遠在東京的皇城顯然比這離蜀的路途更加危險。然而,不管怎樣,路還是有盡頭的,終於到了東京汴梁,史書上有關花蕊夫人的記錄少之又少,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對於花蕊夫人及孟昶被脅東京以後的記錄相對來說還算是頗費筆墨。大概這也是花蕊夫人在史書上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吧。
孟昶與他的皇族家眷等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解到東京之後,出乎意料的是他們不但沒有受到拘禁、處罰,孟昶反而被封為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這麼重的賞賜對一個亡國之君來說顯然並不相稱,很難想象“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眠”的趙匡胤能給昔日與自己平起平坐的孟昶這樣的禮遇。然而,趙匡胤有自己的盤算,他很早就聽聞花蕊夫人的美貌,總是無緣相見,更由於身份尷尬,想一睹嬌容似乎更是不可能,給孟昶這麼大的賞賜,連帶著嘉賞家眷,花蕊夫人必定需要入宮謝恩,這樣一窺天姿便變得容易了。
對趙匡胤這樣的如意算盤,孟昶與花蕊夫人當然不得而知,孟昶此時還暗自慶幸,身為亡國之君,自己雖然不幸,但作為一個胸無大誌、對權力和政治沒有過多野心的人來說,能夠保住自身的性命已屬不易,這樣的賞賜更是不敢想象。因此他對於這些賞賜更是誠惶誠恐地接受。
似乎“英雄愛美女”是句亙古不變的箴言,趙匡胤費盡心思的盤算終於得以實現。入宮謝恩那天,為了表示尊重和隆重,花蕊夫人特意梳妝打扮,她本來就貌美無比、姿色出眾,再加上輕紗綠襖、裙裾粉黛,更顯得嫵媚動人。那天謝恩時,孟昶的身後便是花蕊夫人。趙匡胤對她格外留心,一見花蕊夫人,看她嬌羞如花,貌美似蕊,早已魂飛九霄,再聽她口呼“謝萬歲隆恩”如同百靈聲脆,繞梁不絕。趙匡胤心裏不禁一緊,這樣的美女沒有落在自己手中實在是平生一大憾事啊。即使是在朝堂之上,趙匡胤還是忍不住多看了花蕊夫人幾眼。夫人也感到異樣,一抬頭正好與趙匡胤四目相對,隨即趕忙低眉。這一看,趙匡胤更覺得她眉似遠黛,眸若流星,再加上她含羞帶臊的表情,更加篤定了他將花蕊夫人納入掌中的決心。然而此時的花蕊夫人對這一切並不知曉,她還抱著與孟昶同在東京汴梁城裏做“富貴散人”的夢想。一個女人對生活的追求並不是很高,在她心裏,大約隻要有一個真心待她的男子,再加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就滿足了,權力、地位、身份對花蕊夫人而言沒有那麼重要。隻要還能與孟昶神遊物外,吟風弄月,在仲夏夜的花園裏,她能夠翩然起舞,孟昶能揮毫潑墨也就足夠了。然而,她不知道,就在她對這絕望的生活還殘存著僅有的一絲希望的時候,遠在皇位上的一雙貪婪的眼睛正在緊緊地盯著她。
然而,就在孟昶沉醉於酒池肉林,與花蕊夫人雙宿雙棲的時候,來自北方的強大的威脅正在向這個溫柔鄉逼近,對政務軍事不敏感的孟昶也許還不知道,就在此時,千裏之外的北方,一名趙姓的北周軍官憑著自己的野心和軍功,已經完成了從軍官向皇帝身份的轉變。這個人便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趙匡胤,他的出現改變了整個中國曆史的進程,也深深地改變了養在深宮的花蕊夫人一生的命運。
趙匡胤是軍官出身,由於卓越的軍事才能,屢立戰功。在後周時期,他被任命為禁軍軍官。所謂禁軍,籠統地來說就是拱衛京城、保護皇族的軍隊。到了周世宗的時候,趙匡胤更是扶搖直上,官至殿前都點檢。到了公元960年,趙匡胤借口北方的契丹族聯合了北漢軍隊意圖南侵,征伐北周,上奏領兵出征,然而屢建奇功的趙匡胤這一次沒能給後周皇帝帶回勝利的消息,取而代之的是“陳橋兵變”的驚耗。史書記載,在陳橋這個地方,趙匡胤假裝夜飲酒醉,到第二天醒來以後發現部族人人都手握兵器,以他的弟弟趙光義和幕僚趙普為首的眾將都高呼“諸將無主,願請點檢做天子”。呼畢,不等趙匡胤有所反應便將黃袍披在他的身上,然後齊身下跪,並且口中高呼“萬歲”,這就是有名的“陳橋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