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家跨部委文化產業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皇甫曉濤(1 / 1)

國家跨部委文化產業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皇甫曉濤

封麵人物

一、個人簡介

皇甫曉濤,男,漢族,河南商丘人。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文化產業與金融價格方向博士生導師,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清華大學文化產業方向博士後,曾先後獲天津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四川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維也納大學訪問學習,2012年度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最受關注的十大名師學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文化產業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北京郵電大學兼職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國家藝術類社科基金評審專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評委。曾任遼寧師範大學、中南大學等多所高校教授,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做過多次文化產業專題講座培訓。兼職北京領識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深圳創意文化科學院院長,廣東創意文化產權交易中心主任,中華書畫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人類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會理事,光明日報社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顧問,光彩集團文化事業部部長,哈爾濱馬迭爾集團顧問,青島保稅港區顧問,伊春市人民政府顧問。

二、研究領域

皇甫曉濤教授近年來主要從事文化產業與文化創新、文化資本與資本理論研究工作,具體研究方向與學科背景為管理科學與規劃科學,鑒識科學與認知科學,文化產業與文化金融,城市文化與文化治理,文化教育與教育科學,人類學與文化科學,美學與文化哲學,傳播學與新媒體研究,信息科學與生態科學,並為跨部委、跨區域政府做多方麵規劃、谘詢、智庫研究。

三、研究成果

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發表CSSCI論文30餘篇,其中CSSCI檢索論文20餘篇,被中國期刊數據庫引用50餘篇。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兩項,主持教育部、建設部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三項。撰寫著作16部,參編教材兩部,獲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與優秀著作獎多項,並全國青年社科優秀成果獎,20世紀中華英才獎,博鼇論壇國家生態理論貢獻獎,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銀獎,遼寧師大等高校多項優秀教師獎及北京交通大學、遼寧師範大學、青島大學社科優秀成果與科技成果一、二、三等獎十餘項。

皇甫曉濤研究成果主要有三方麵:第一,基於跨部委國家科研項目的文化、文化產業、產業經濟學與金融、管理科學與文化管理、生態科學與信息科學的學術與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創新研究;第二,基於跨區域、領域的政府、企業創新研發與規劃、智庫研究;第三,文學、美學、比較文學、哲學、史學、傳播學、人類學、教育學人文科學與文化科學、認知科學與教育科學的學術、理論研究。

四、主要論著

1、開放的本土性與重寫的現代性,文藝研究,2003年第5期。

2、中華性與中華民族的複興,人民日報,2003年10月21日。

3、文化產業研究與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的重構,清華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4、國家文化體製改革創新體製研究,遠東經貿評論,2006年第2期。

5、文化產業要重視內容生產,光明日報,2006年3月18日。

6、文化創新與產權市場,文藝報,2006年12月12日,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

7、城市文化與產業哲學,人大複印期刊文化研究,2007年第9期。

8、關於文化產業與文化資本創新問題的思考,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年4月28日。

9、讓版權實現價值,光明日報,2010年4月15日。

10、文化產業學科建設的基礎理論研究與當代人文社會科學重構,學術月刊,2010年第8期;人大複印期刊文化創意產業,2010年第6期。

11、城市的文化自覺與文化城市化的自主創新基礎,北大文化產業論壇,2011年下卷。

12、關於文化產權交易的理論思考,中國美術,2011年第6期。

13、如何確立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路徑與規範標準——中國工藝文化城的文化啟示(下),光明日報理論版經濟部內參專題,總第280期,光明日報總編辦,2011年8月29日。

14、泛媒介革命的內容生產與新媒體的文化創新,文化產業研究,第五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15、最寶貴的文化資本,光明日報,2012年11月。

16、文化再造與新型城鎮化的安康社會構建,中國文化產業,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