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太祖長拳在現代流傳甚廣,即便是普通的武術愛好者也耳熟能詳,但它畢竟是漢末數百年後才創造的拳法。所以,秦熠收式以後,童淵頓時沉默不語。
他一生習武,浸淫武學幾十載,期間,足跡踏遍大江南北,與各路名家切磋無數,自認為對天下的武功都已了解。不料,秦熠的這套拳法自始至終他都從所未見!不由得暗道一聲:慚愧!
秦熠看到童淵沉默不語,感到有些愧疚,不過此舉,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自穿越以來,他雖然與顏良、文醜等人切磋過武藝,但都僅限與兵器之間的切磋,對於拳法,他們之間卻從未有過交流。
他忽然想起,自己所學的槍術套路中,有一種槍法名曰‘子龍槍’。據傳,這套槍法就是趙雲所習的槍法,於是開口說道:“師父他老人家與前輩切磋之時,對前輩的槍法很是讚賞,印象頗深,故此,也曾傳授與我,現在我就給前輩演練一下,不足之處,還請前輩多多指點。”
童淵聽後頓時舒展了眉頭,笑道:“哦,尊師還記得我的槍法?子龍,把槍取來”。
片刻過後,趙雲把槍交到了秦熠的手上,這柄槍槍身長約丈二,鴨蛋粗細,槍頭長約一尺,在夕陽的餘暉下閃爍著奪人心魄的寒光。
秦熠接過以後,讚了一聲“好槍”。然後,便舞動了起來,但見寒星點點,銀光皪皪。身法靈活多變,步法輕靈、穩健。纏繞圓轉,崩、點、穿、劈,無不妙到毫巔,實是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童淵看到秦熠演練的槍法,確實是自己所創,但又有些不同。其中一些招式似是而非,卻又和原來的其他招式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渾然天成。而細微變化之處,不但彌補了自己槍法中的缺陷,而且還有所創新,頓時令他驚詫不已。
其實,秦熠施展的這套‘子龍槍’,在流傳的過程中有一些殘缺,後人為了保持槍法的完整,根據自己的心得創造了一些招式,與流傳下來的招式結合在一起,整理出了這套槍法。
後來,曆經千餘年的演變,經過了無數名家的改良,其精妙之處與原來的槍法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任何精妙的槍法,還要看是何人施展。若是一武藝平庸之人,自然也展現不出它的妙處。
秦熠收式以後,童淵脫口讚道:“子昱年紀輕輕,對這套槍法的領悟竟然達到了這種境界,讓老夫著實感到意外”!
秦熠道:“前輩過譽了,我施展的這套槍法乃是師父傳授。當年,師父與前輩切磋之後,
對前輩的這套槍法很是讚賞。
但由於在切磋的過程中,未能記清全部的招式,師父就加入了自己的一些心得。雖然保持了完整性,但師父卻常常為未能完整的記下這套槍法而感到遺憾。
童淵歎道:“尊師能憑借記憶和自己的心得整理出這套槍法,並且有所創新,著實令人欽佩!雖然我暫時還未想起尊師是我的哪一位故人,但他對我的槍法如此欣賞,也算是一位難得的知己!”
秦熠道:“前輩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期間一定與無數前輩切磋,一時想不起家師是何人也是情有可原。”
童淵道:“既然你師父對我的這套槍法如此欣賞,我就把它傳授給你吧,也算是了卻你師父的一個心願。
秦熠聽後大喜,正欲施禮,童淵卻道:“子昱不必多禮,我之所以傳授你這套槍法,其一是你若不是墜入山穀,我們也不可能相遇,說明你我確實有緣。
其二,是為了對你師父的欣賞表示感謝。因而,我雖然答應傳授你槍法,但卻不能收你為徒,這一點,必須要對你說明。”
秦熠道:“前輩如此厚愛,熠深感榮幸,但前輩不肯接受師禮,讓熠又如何報答”。
童淵笑道:“若子昱一定要表示感謝,那就讓你的小貓為我們多捕捉些野味,這樣,我就可以多出一些時間來傳授你們槍法。
不過,你離家已久,家人一定十分擔心,你是先回家中一趟,還是寫一封書信對家人說明你的情況”?
秦熠思索了片刻,道:“這樣吧,我寫一封書信,請前輩托人給我送到薊縣,讓守衛城門的軍士將書信轉交給一個名叫顏良的都尉即可”。
童淵道:“也好,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也免去了奔波之苦。另外,你與子龍之間也不要那麼客套,你是我故人的弟子,比子龍年長些,以後,以師兄弟相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