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亂世人如草(1 / 2)

元和三年三月,黃龍現於漢中郡。太祖皇帝適時恰出西城縣,隨流民趕往房陵。當是時也,真龍隱於大野,天下有識之士鹹或有知,然終不得察天命之所定。

——《漢書 太祖傳》

元和三年,當今天子即位已經三年有餘。不過朝政大權仍掌握在丞相魏宏手中,至於年僅十歲的當今天子,不過是魏宏手中的一個符寶郎罷了。等到魏丞相批閱完了奏章,再去天子處討得那塊銘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往上麵一蓋,這就算是天子親命了。

大周朝定鼎天下至今已經二百餘年,自前前任皇帝開始,這天下早已吏治敗壞,民生凋敝。前任周靈帝更是荒淫無道,結果年僅三十餘歲就崩於未央宮,隻留下還是個娃娃的當今皇帝趙康。

現如今皇帝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不過各處節度使皆是聽調不聽喧的土皇帝。凡是稍有實力,無不招兵買馬欲窺神奇。

三月初三,原本正是踏春賞景的好時節。可惜還有一種說法,這三月份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在這亂世之中,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要死於饑荒。

漢中郡,房陵縣。

趙良抬頭看了看天色,現在已經是日暮時分了,最多還有一個時辰天色就要完全暗下來了,可惜此地距離房陵縣仍有一百餘裏的距離。按照自己這支隊伍現在的行進速度,想要到達房陵縣至少還要一兩天的時間。

就在趙良思索著今晚是不是要隊伍先停下來休息一番再作打算的時候,身後忽然傳來趙武惶急的聲音:“不好了,良哥子,四爺餓暈過去了。”聽到趙武的喊聲,趙良趕緊轉身奔向隊伍後方。

眼下這支隊伍是從房陵縣以西的西城縣逃難而來,隊伍中人皆是村中的鄉裏鄉親。趙良今年正是及冠的年紀,因為自幼頗有武力,而且更難得的是又能粗通文墨,所以村中一眾少年郎皆是對其頗為信服。

此次從西城縣逃難而來,村中已經有十餘名老者餓死在路上了,趙四爺是趙家村的私塾先生,老人家年輕時隻中了個秀才,再往後的舉人考試因為塞的銀票不夠厚,結果根本就沒能考中。後來年紀大了才淡了繼續考舉人的心思,隻是安心在村裏教村中兒童讀書識字。

在這亂世之中,窮鄉僻壤的村夫根本就沒幾個識字的,趙四爺在村中教學多年,倒也頗得村中老少的敬重,所以才能一路撐到現在。不過老少家畢竟年紀大了,而且年輕時又是一味讀書,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這身子骨到底還是弱了。從西城縣這一路逃荒過來,終究還是撐不住了。

等到趙良來到趙四爺身邊的時候,老人家已經昏迷過去了,而且氣若遊絲,隨時都有歸西的可能。

看到趙四爺眼下的狀態,趙良心中同樣著急起來,趙四爺一輩子孤家寡人,根本就沒個後人,所以老人家對村子裏的孩子們一個個都是視如己出,趙良因為父母去的早,所以小時候同樣得過老人不少照顧。

“趙勝,咱們隊伍裏現在還有多少口糧?”趙四爺眼下之所以昏迷不醒,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餓的。

趙勝原本家中倒也算是地主階級,不過自從趙老員外過世,家中錢糧也被節度使手下的牙兵搶劫一空之後,現如今的處境跟大家已經沒有兩樣了。

聽到趙良的詢問,趙勝眼中雖然閃過一絲慍怒,不過終究還是很好的掩飾過去了,然後開口道:“現在咱們隻有一百多斤米,五十多斤麵了,省著點吃或許還能夠大家吃上兩頓,勉強還能夠咱們走到房陵縣,如果現在......。”

原本從西城縣逃難過來的時候,整支隊伍有二百三十多人,現如今幾日過去了,隻剩下二百來人了。一百多斤米,就算是全部煮粥吃了也不夠大家飽餐一頓的,趙良如何心中自然明白趙勝是不想再給趙四爺浪費糧食了。

不過趙四爺從小對待自己就跟親孫子一樣,現在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老人家就這麼餓死。

想到這裏,趙良沉聲打斷趙勝道:“我知道了,眼下已經快要入夜了,咱們就先在此處安頓下來,然後埋鍋煮粥,記得先給四爺他老人家吃上幾口,至於糧食的事情,我再想想辦法。”

聽到趙良開口說糧食的事情由他來想辦法,趙勝嗤笑道:“你能想出什麼辦法?難道還能憑空變出糧食來不成?你要是真有辦法,從西城縣這一路趕過來咱們村就不會有人餓死!”

趙勝家中到底是地主出身,雖然眼下落難了,卻仍是看不起從小就無父無母的趙良。

此番從西城縣逃難過來,村中老少一致推舉趙良為首領,反倒是根本就沒人提到他趙勝,所以趙勝心中對於趙良更是不滿,這一路上沒少跟趙良唱反調。

隻不過找老員外平日子在村中為人卻也不錯,就連孤兒出身的趙良小時候受過他們家恩惠,所以趙良這才對其一忍再忍。